一个22岁剑桥博士的家庭教育

儿童资源网

一个22岁剑桥博士的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虽在孩子身边,却让其在那里呆呆地一坐几个个小时,并美其名曰“老实”与“听话”。可在杨文看来,这片教育的空白,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作为家长,无异于犯下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
  在夏杨幼儿期,虽然躺在床上,杨文却是不断地给其以感观与大脑的刺激。她在天花板上挂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小东西,激发其幼小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杨文认为,好奇与想象是与生俱来的,但由于后天的抑制或开发,使得孩子出现两极分化。如果适当的时候不进行开发,犹如错过播种的季节一样。
  杨文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孩子一天呆坐三个小时的话,十年就是一万多个小时。人的幼儿、童年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段,一万多个小时的利用与浪费,将使原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孩子走进天地之别的两个天地里。
  在夏杨呀呀学话的时候,杨文就教其整体识读,开始教学的内容是《我的第一本书》。杨文一边给他看着画讲故事,一边让他也看与画面迥然不同的文字符号。杨文认为,这种无意识的学习,既不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又可以使这些文字如同图像一样,在快乐的状态中收藏在他的大脑里。即使走到大街上,杨文也是见字就指给小夏杨看,读给他听。杨文说,不要认为这时候孩子一无所知,其实,这些字已经作为生命符号,开始走进他的大脑之中。此后一有机会,这种记忆就会再现出来。
  一天,杨文腰疼,她不想让自己治病的时空让小夏杨的时间成为空白,就带上一本书,趴在床上理疗时,就给小夏杨讲故事。看到一种新鲜的事物,夏杨会叩问究竟,杨文会非常认真地为他解答,直到他满意为止;杨文看到认为夏杨应当了解的东西,也会让他看和讲给他听。她说,这是社会自然给孩子提供的教科书,作为第一任教师的妈妈,就应当为孩子不失时机地为孩子解读好这本大教科书。
  有一次,坐在长途车上,母子二人无事可做,杨文就唱英语歌给夏杨听:“Ten green bottles hanging on the wall。”意思是10个绿瓶子悬在墙上,1个掉下来还剩9个,9个掉下来还剩8个。如是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后来,杨文将bottles(瓶子)换成了bottoms(屁股)。夏杨立即睁大了眼睛,很快又捧腹大笑起来。他想像的十个绿屁股悬挂在墙上,该是何等的荒唐与可笑。
  二 、设置有利于孩子交往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场景
  品德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素质,杨文也是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教育夏杨的。与小朋友吵架的时候,随机教育他要学会沟通谦让,慢慢地就有了与人交往的原则,夏杨也成了人人喜欢的男孩。这些理念不是说教给他的,而是在生活中物化形成的。
  大人谈事情的时候,便招呼夏杨来听一听,让其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受被尊重,让他有一种对生活的参与激情,而正是在这种参与中,让他不知不觉地学会的书本没有学到的东西。
  小孩子喜欢聚众玩耍,杨文就鼓励夏杨将小朋友带回家里玩。可以打扑克,也可以脱了鞋上沙发,然后大呼小叫地喝饮料。杨文往往成了他们的后勤部长,一会儿送上饮料,一会儿递上香茶,一会儿去买水果。在孩子们大吃大喝的时候,杨文还一个劲地奉迎着他们。吃了,喝了,玩了,又被表扬着,谁不愿意到夏杨的家里来呢?其实,杨文的大方慷慨中,也有一点儿私心,就是让夏杨尽早地融入集体之中,结交更多的朋友,从而锻炼他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是在这种玩的交往中,夏杨形象化地知道了什么叫集体,什么叫社会,什么叫友谊。
  四、对孩子自我学习状态听之任之
  为孩子提供学习的优质时空,并不等于孩子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由家长预先设定。只要孩子有效地利用了这段时间,家长就可以听之任之。小夏杨有时画画和玩玩具,兴味盎然,全神贯注,杨文便不去打扰,让其投入其中,自己只作壁上观。夏杨上小学的时候,母子二人等车,他会自然地拿一本书看,或者用掌上宝学说英语。杨文便故作不知,在一旁也拿出自己的书翻看着。任何时候不让时光留白,是他们母子共同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