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科学最实用的男孩培养手册
方法4:多鼓励,改变男孩的受挫意识
只有不断得到鼓励的男孩,才能在挫折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因此,家长要多给予男孩一些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虽然挫折教育是男孩成长的必经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别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来,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年龄阶段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如果不注意这些,只是一味地加强“难度”,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男孩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挫败感,这样就事与愿违了。
挫折是人生的里程碑。男孩只有经过挫折的考验,才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将来也才能更有出息。因此,家长要引导男孩树立向上的人生观,正确面对挫折和痛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乐观地面对困难,并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样才能成为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强者。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家长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抗挫折能力,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这样他们才能在人生浩瀚的海洋中力挽狂澜,乘风破浪。当然,对男孩的挫折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这要求家长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一些技巧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然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教育之中,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远离奢侈:再富也不能富男孩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教育格言
虽然“穷”养的深刻内涵是培养男孩坚韧的品质,但拒绝物质享受则是“穷”养的基础。
中国的父母实在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父母,但这种爱有时候却显得有些缺乏理性。尤其在孩子之间的攀比热潮中,家长几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条件好的家长二话不说就给买,条件差一点的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要买名牌山地车,买,当然要买,别的孩子都有,不能委屈自己的孩子;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家长更是会高兴地倾囊而出,给足孩子物质奖励……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有许多家长不是想方设法地教育孩子,而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积累钱财。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攒够钱,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就是爱孩子。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留足了物质,贫乏了精神。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这么做,那么就会直接导致我们的下一代成为不劳而获的人,那么,我们的民族又要依靠谁来振兴呢?
丰富的物质享受,容易让男孩沉溺其中,养成他们贪慕虚荣、喜欢攀比、铺张浪费、坐享其成的毛病。而当他们这种膨胀的欲望无法从家庭获得满足时,就很有可能铤而走险,走向“为钱”而犯罪的道路。有关调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犯罪的案例中,绝大多数孩子的日常零花钱都很多,他们经常光顾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青少年不宜”的场所。所以,他们接触社会不良人员和走上“歪”路的机率也就更大,而这些严重不良后果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位母亲在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时痛心地说道:“孩子现在好吃懒做,成绩不理想,喜欢上网玩游戏,在高档商场花钱如流水……这些都是钱惹的祸。”可见,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积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金钱,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让男孩少一些物质享受,多一些磨难,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宽容心的伟男子。
方法1:利用传统思想教育孩子
其实,我国是重视教育传统的国家之一,古代的名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非常值得现代的家长们借鉴学习。林则徐没有给子孙留钱财,他只留下了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无独有偶,张闻天把组织归还的冻结存款和补发的工资4万余元,让妻子全部交还给党组织,还在病床上再三嘱咐:千万不要留给孩子。罗荣桓临终前告诉老伴:“我死之后,分给我的房子,你和孩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房子里去,不要搞特殊。”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都更看重精神的鼓励,而不是金钱、物质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