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科学最实用的男孩培养手册
艾森豪威尔的父母从不溺爱孩子,他们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男孩更不能例外。在学习之余,孩子们还要做饭、打扫卫生等等。
有一年,艾森豪威尔的弟弟染上猩红热,家里显得异常忙乱。父母都在忙着照顾生病的弟弟,两个哥哥也都在外面帮工,于是烧水做饭的事情自然就落在了艾森豪威尔头上。
开始,妈妈手把手地教他怎样切菜、生火,每天吩咐他做什么饭,安排好后,他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因为从来没有做过饭,他感到还有几分新鲜和有趣,所以做得极其认真仔细。但由于手艺不精,大家吃他的饭菜常常皱着眉头。后来,他越做越熟练,大家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父母的教育让艾森豪威尔明白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才能改变和创造生活,并赢得别人的尊重。
父母对艾森豪威尔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让他受益终身。尽管很难让人把他的硬汉形象和做饭这样的琐碎事情联系到一起,但他确实是在做家务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中才学会了吃苦,学会了独立,最后修炼出了成功的潜质。
由此可见,培养爱劳动的习惯,是男孩成才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有了爱劳动的习惯,可以磨炼男孩的意志,养成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将来的成才铺平道路。
那么怎样才能让男孩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呢?
方法1:让男孩了解劳动的意义
家长可以利用一些机会引导男孩观察周围人们劳动的情景,比如建筑工人日夜忙碌建造高楼大厦、清洁工人起早摸黑美化城市环境等,让男孩明白城市的变化、街道的整洁都与人们的劳动密不可分,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美好的。
方法2:安排男孩从事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劳动
培养劳动能力应该从适合男孩年龄的劳动开始。也就是说,不要让年龄太小的男孩去做一些他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洗衣服、刷碗等。由于做不好,很可能会让他对劳动失去兴趣。
方法3:和男孩一起做家务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男孩学会如何与人合作。而且,从心理学上讲,对他的成长也大有帮助,要知道,通过做一些家务得到家长赏识的过程,是一种男孩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重要契机。
方法4:让男孩适度参加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无偿劳动,是对男孩进行劳动能力培养的有力手段。如修补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到敬老院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类劳动,可以培养出男孩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具有其他劳动难以取代的特殊意义。
通过劳动,让男孩知道了付出者的辛苦,所以他们才会更加爱惜、尊重别人的劳动。通过劳动,让男孩在动脑筋思考如何提高做事效率的过程中,增强了逻辑思考能力与判断力。通过劳动,还可以提高男孩的动手能力,而灵活的双手可以让他们的小脑神经得到多次刺激,使大脑更灵活。
因此,那些经常用怕孩子耽误学习、怕他们吃苦受累这些原因而不让男孩参加劳动的家长们要改变一下想法了,应该赶快让自己的男孩投入到劳动的快乐当中去。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从小就让男孩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在劳动和生活中成长,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为将来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家长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劳动对于男孩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拒绝溺爱:“穷”养是“灵丹”,溺爱是“毒害”
我们似乎对孩子有一种天生的溺爱,但你可知道,现在给孩子幸福,将来就是给他痛苦;现在给他天堂,将来就是给他坟墓。
——卢梭
天下父母都有一颗爱子之心,加之现代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这种爱更被放大了许多倍。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本是世界上最可贵的一种情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爱过了头,变为溺爱,便往往会适得其反。在父母的溺爱下,孩子会变得任性、骄傲、自私自利、事事依赖,智力也无法得到最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