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你的女儿

儿童资源网

全面了解你的女儿


  是的,每个小女孩都迫切地希望知道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家长是否爱自己,因为她们要用这些来衡量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她们认为家长不爱她们,她们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当然,如果女孩长久处在这种不安全感中,她们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她们认为家长是爱她们的,那她们就会产生极大的愉悦感和安全感,她们的行为也会因为这种感觉而变得更加合作、友善。
  女孩不仅重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她们几乎重视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人之间的关系。细心的家长也许会发现,当我们的女儿与他人的关系不融洽时,她们会极度地伤心、难过。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常常会听到她们说这些话:“老师怎么不喜欢我了呢?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今天小丽玩游戏没有带上我,我以后不和她好了。”“今天我让朋友不高兴了,我很内疚。”……
  为什么我们的女儿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敏感呢?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因为我们的女儿从出生那一刻起,一直就用“关系”来衡量她周围的世界。当女孩与他人接触时,她们最想知道以下几件事情:
  1.我们之间有关系吗?
  2.我们的关系本质是什么?
  3.要保持这种关系需要做什么?
  因为女孩十分在意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她们会特别留意别人的一些语言和行为,并常常会在这些语言和行为中捕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例如,看到父母心情不好,她就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小伙伴玩游戏时没有叫上她,她就会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了;她常常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而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女孩易受伤的深层原因:
  ※因为我们的女儿生活在“关系”网中,一旦这个“网”破裂了,她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悲观、失落的情绪。
  也就是说,女孩常常会因为人际关系不和谐而受伤,例如,父母的忽视、朋友的不理解等。在这些时候,她们常常会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之中,这会对她们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而使她们受到极大的伤害。家长们可不要小看这些情况对女孩造成的伤害,这些伤害往往会影响她们的一生。
  一般来讲,由于女孩注重人际关系这一特性,女孩会受到以下几种伤害:
  1.委曲求全,容易妥协。
  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女孩需要更好地保持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女孩的这一特性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她们之所以比同龄的男孩要乖巧、听话,正是因为她们想用这些好行为来稳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一位母亲这样回忆自己的女儿:
  我4岁的女儿很听话,也很乖巧。每次我要求她去做一些事情时,她都会无条件地去做。
  一天,我对女儿说:“乖女儿,你要学着认字了,认识很多字的女孩才聪明,妈妈最喜欢聪明的孩子了。”
  听了我的话,女儿果真每天都吵着让我教她认字。在我的要求下,女儿开始学习书中的那些字。有时,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女儿还会主动来问我。有些时候,我会这样对她说:“这些字对你来说有些难,等你长大些妈妈再教你,好吗?”
  但没想到女儿却一口回绝了我,她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不,妈妈,我要学会这些字,不然妈妈就不喜欢我了。”
  我当时一惊,原来女儿想通过这种方式与我保持亲密关系。
  是的,为了能够赢得父母的喜爱,为了能与父母建立更加稳固的关系,即使女孩心里很不乐意,她们也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不仅仅是在父母面前,甚至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中,女孩也常常会表现得非常谦让和顺从,以赢得对方的好感,或者以此作为成为对方朋友的筹码。
  沿着这样的成长轨迹,长大后的女孩大多都会延续这样听话、顺从的个性。在与父母意见不合时,女孩会选择妥协,而不是为自己的想法据理力争;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她们也会顺从朋友的意愿,为了友谊的延续,不得不委曲求全……
  例如,在生活中,大多数的女孩都是这样的:在与好友交往的过程中,好友说现在去逛街,她就会跟着去;好友说现在去看书,她同样会跟着,从来不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会遵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在女孩看来,她们这样做换来了友谊,其实,在这种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女孩把她本应具有的独立性、自主性都丧失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她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否则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破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女孩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为了满足他人的意愿而损害了自身利益。
  一个小女孩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今天语文考试,我觉得题不难,一直答得很顺利。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小美突然叫我,她说她的铅笔断了,要向我借一支。但我的备用铅笔只有一支了,可是我和小美很要好,不借给她我怕她会不高兴。
  考试到一半时,我的铅笔突然断了,可是,我不能再把那支铅笔要回来,她考不好我会内疚的。就这样,我只能干坐在那里等待考试铃声的响起。
  的确,为了维护自己的友谊,女孩常常会委曲求全;为了不让对方受到伤害,女孩会在别人的意愿面前妥协。就像上述事例中的小女孩,如果她没有把自己准备的那支铅笔借给朋友,她的内心会不安、会愧疚。正是因为这种极度注重关系的特性,大多数的女孩常常会因为别人的意愿,而损害自己的正当利益。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女性在感情、婚姻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
  2. 渴望他人的保护,成为“弱者”的代名词。
  女孩似乎天生就渴望得到他人的保护。在女孩小时候,她们就天真地以为,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用害怕,因为爸爸妈妈会一直在身边保护自己。在生活中,也许我们还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小女孩正在与一小男孩发生争执。女孩说:“我不怕你,我爸爸很厉害,你再敢欺负我,我就告诉我爸爸。”
  是的,当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女孩无法应付时,她们希望有人能够伸出援手。在女孩小时候,这个人一定是爸爸。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心目中会出现很多英雄式的人物,她们时常在幻想自己遇到危险时,这些英雄能够及时出现。当女孩成熟后,她们也渴望遇到一个人,能够让她依靠,成为她一生的保护神。
  这也许是大多数女孩的心理发展历程,但这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却会促使女孩产生这样一种思想:我是女孩,我需要帮助和保护。伴随着这样的想法,女孩常常把自己定位成“弱者”。每当她们遇到问题或困境时,她们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总是等待着“保护神”的出现和帮助。作为成人我们知道,女孩的这种心理对于她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极度不利的。
  那么,女孩为什么总是把自己定位成“弱者”呢?
  事实上,女孩总是把自己定位成“弱者”,除了与她们注重“关系”有关之外,与父母的溺爱也有极大的关系。
  对大多数家长而言,女孩是娇小的、脆弱的,不如男孩那样禁得起摔打和磨炼。所以,很多家长对女孩总是格外爱护,生怕女孩会受伤。但家长这种过度的疼爱却让女孩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我需要保护神,父母就是我的保护神。
  于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一幕:离开父母后的女孩常常会受到伤害,她们对苦难和痛苦的承受能力特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