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你的女儿

儿童资源网

全面了解你的女儿


  人们都说小女孩容易小心眼,其实,这表达的就是女孩敏感这一特点。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女孩来说,她们的感觉就是这样奇怪,在与他人相处时,她们总会捕捉他人语言和行为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来证明他人伤害了自己。再加上女孩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更加重了女孩感觉的敏感度。
  也许大多数的女孩父母们都接受了“女孩就是小心眼儿”的观点,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常常不把女孩的这种敏感放在心上。但心理学家却表示,如果女孩长期处在这种“努力证明自己受到了伤害”的状态中,这对女孩的心理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面对女孩敏感的表现,很多家长也常常给女孩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心上,不要为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伤心……
  但事实上,对于7岁之前的女孩来说,家长们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没有作用的。虽然女孩的大脑比男孩要发育得快,但在7岁之前,女孩还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家长的这些道理对她们根本不起作用。
  那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女孩走出这种敏感的状态呢?
  对此,我为您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家长即使批评女孩,也要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爱!
  就拿上述事例来说,当爸爸了解到女孩这种敏感的感受时,就应该主动去安慰女儿。例如,爸爸可以把女孩搂在怀中,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是不是觉得爸爸不爱你了?其实爸爸一直都爱你。”当女孩敏感的心灵得到抚慰之后,她们那种受伤的感觉就会消失。当然,当女孩恢复平静之后,爸爸还应该引导她看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女孩才有可能从自己的行为方面找原因。
  3.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
  每个孩子都很依赖父母,但女孩们的这种依赖似乎要更加强烈。即使她们已经会走路了,她们也渴望母亲或者父亲能够抱着自己。即使到了五六岁,她们不再要求父母抱,但她们也希望父母能够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为什么女孩们会表现出那样强的依赖性呢?
  事实上,在0~7岁,女孩依赖父母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研究证明,在母体中,婴儿处于一种被羊水包围的环境中,她们会感觉很温暖、很舒服,也会产生很强烈的安全感。但出生之后,由于脱离母体,她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疑惑和恐惧,她们希望通过依赖父母来破解自己的疑惑和恐惧感。所以,她们对家长们的爱和关注便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也许有家长会说,对于0~3岁的女孩来说,这一理由是成立的,但当女孩到了7岁时,难道她们还没有适应母体之外的环境吗?
  的确,对于3~7岁的女孩来说,她们已经适应了母体之外的环境,但在这一阶段,女孩的安全感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在下降。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大多数的家长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抱着她们。由于缺少这种肌肤的接触,女孩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虑:是不是父母不爱我了?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要增加一些与女孩肌肤接触的机会。例如,在女儿睡之前,给她一个拥抱;在与女儿交流时,拉着她的手,等等。
  并且有研究表明,女孩在婴幼儿期对父母之爱产生的那种信赖感一直会持续到青春期,这对她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0~7岁,女孩身上除了会表现出这些女性的弱点之外,还会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女孩会过早地感觉到压力。
  由于天生就注重关系,大多数的小女孩很早就学会了关心他人,因为这一点,人们常常用懂事和善解人意来形容女孩。但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女孩注重关系和善解人意这一特点,她们常常会感觉到在她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压力。
  一位单亲母亲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与丈夫离婚后,女儿一直与丈夫一起生活。但两年之后,当我认真地与女儿待在一起时,我觉得我的女儿像变了一个人,她就像变成了丈夫的小妻子。她向我讲述丈夫的工作、他与女朋友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
  是的,大多数的女孩都是懂事和善解人意的,但家长不帮助她们分清自己责任的范围,她们很有可能就会过早地感受到成人的压力。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的一样,一个6岁的小女孩本正处在自由玩耍的童年期,但父母的离异却让她过早地感受到了成人的压力,她会为父亲的工作以及经济状况担忧……如果她的父母再允许她继续思考这些问题,这些压力很容易就会使这个小女孩的心理出现问题,或者把她压垮。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女孩健康成长呢?
  事实上,如果家长在女孩小时候不帮她们分清自己的责任界限,女孩不仅会过早地感受到成人的压力,而且将来还可能在“委屈”和“受伤”中度过一生。因此,家长有责任让女孩从小就明白自己责任的范围。
  2.太多的道理对女孩根本不起作用。
  生活中,每当女孩犯了错误,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通过讲道理、做解释等方法来教育她们。但其实,家长的这一教育方式,对规范女孩的行为、引导女孩合作是毫无用处的。当然,这一结论是心理学家通过多次试验而得出的:
  在一所幼儿园内,心理学家把一个班的女孩分成两组,让她们玩橡皮泥。每当这个游戏结束时,工作人员就告诉第一组的女孩们:“游戏结束后,要把所有的橡皮泥收起来,不然橡皮泥就会被风干,以后就无法继续玩了。”
  对于第二组的女孩,每当她们玩橡皮泥的游戏结束时,工作人员不是对她们讲道理,而是不声不响地把橡皮泥装到盒子里收好。
  这个试验持续了一周,一周之后,虽然第一组的女孩们听了那么多的大道理,玩完橡皮泥后,她们仍然不知道把橡皮泥收好;而第二组的女孩则不同,玩完橡皮泥后,她们会主动把橡皮泥装到盒子里。
  由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女孩来说,道理和解释对她们根本不起作用。对此,心理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在7岁之前,女孩根本还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她们的理性思维要到10岁左右才出现,在此之前,她们的思维仅仅是象征性的思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在女孩7岁之前,家长总是试图通过讲道理、做解释来教育她们,这对女孩思维的发展将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女孩都是非常注重关系的,尤其在小的时候,她们强烈地渴望与父母建立稳固的关系,所以,她们常常通过一些合作行为来赢得父母的欢心。例如,即使父母讲的道理她们并不懂,她们也会强迫自己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这种教育就等于在强迫她们去理解事物,这会对女孩的思维发展造成负担。
  那么,在女孩0~7岁这一阶段,家长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女孩呢?
  其实,心理学家所做的那个试验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女孩,给女孩做出榜样。从出生到7岁,女孩正处在模仿他人的阶段,也许她们听不懂道理,但她们可以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像上述试验中所说的那样,要想让女孩玩完橡皮泥后把橡皮泥收好,家长没有必要给她们讲道理,只要用正确的行为给她们做出示范就可以了。
  因此,在女孩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出现之前,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想要女孩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那家长就应该及时把房间、厨房都打扫干净;
  ※如果想要女孩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每当遇到邻居时,家长就应该热情地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