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儿童资源网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十五
  对孩子的成长做到心中有数
  教育态度要一致,方式可以多样化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一致的,教育观念和态度的不一致只能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很容易使孩子抓住父母或家庭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最终造成孩子谁的话也不听。所以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前最好达成共识,至少相互之间的要求不要存在矛盾。例如,有位爸爸要求孩子多学课外知识,为孩子买了很多课外书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通才,而妈妈则认为只要学好课本就能够考好,只要考好就能够上大学,上了大学再学习其他知识也不迟。孩子的选择很简单,既不想看课外书,也不想学习课本,父母的希望随之破灭。
  教育态度的一致是指教育目标的一致和家庭成员情感的和谐,而不是所有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完全一致。孩子们既不会因为爸爸是一种教育方式,而妈妈是另一种方式而产生认识上的混淆,也不会在行为上发生混乱。如果说父母双方意见不一,对教育孩子有所损害的话,那就是父母双方相互推诿责任,或者让孩子利用父母的意见不一来控制家庭。一旦父母双方都认识到不同意见的价值,并能正确磋商,求同存异,那么共同教育孩子将会是共同担负责任的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在保持教育态度和观念相同的前提下,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化。
  首先,孩子的父母教育态度要一致。例如有位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矛盾,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总是诋毁他的方法不对或者内容不合适,并对孩子说“别听你爸爸的,他不懂”,以至于孩子对爸爸的学习指导不以为然。后来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吵架,甚至导致家庭矛盾加剧。结果孩子要么与妈妈结成同盟对抗爸爸的要求,要么就在父母面前耍赖,养成了两面性的人格。
  其次,孩子父辈和祖辈之间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很多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放学后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的,父母的要求和祖父母的要求不一致也同样产生不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因此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再次,教育态度的一致还包括前后不同时期教育态度的一致。例如有的爸爸妈妈高兴的时候对孩子是一种态度和要求,不高兴的时候对孩子又是另外一种态度和要求。这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是非常有害的,不利于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
  不管哪种情况,教育态度不一致往往会使家庭教育的力量互相抵消,从而导致失败的教育。因此,家庭应该成立有效的教育联盟,至少不同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经常沟通,协调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需要离开孩子单独协调。如果孩子在父母一方面前表示对另外一方的不满,不妨在饭后或者在一个愉快的日子里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大家一起讨论怎样解决矛盾。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在情感上是和谐的和沟通的,而不是互相隔离和排斥的。可以通过故事和实例的方式晓之以理,也可以通过批评加引导的方式敦促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还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为孩子做出示范。
  十六
  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犹如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当小树长出不必要的侧枝,或者在风霜雪雨的吹打下受到损害,需要园丁进行精心的修剪和扶持,孩子也需要家长精心的疏导和关爱。小树在捆绑和过度限制的情况下只能形成供人观赏的盆景,而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不可动辄采取强制或命令的方式,而应该与孩子成为知心的朋友,无数的研究证明疏导远远胜于强制的教育效果。
  如何与孩子沟通?首先应该放下家长的架子,将孩子作为平等的交流对象。如果家长内心将孩子作为平等的家庭成员来对待,其一言一行就会透露出友善和信任。其次,与孩子相关的事情应该与孩子商量,让孩子了解家长的想法。例如让孩子学习什么特长,改正什么习惯或缺点,指出某种行为的错误或对孩子提出某种要求,在适宜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或者向孩子说明家长的观点。再次,经常鼓励孩子将自己想不明白的各种问题告诉家长,不要将疑惑或者烦恼藏在心里。每当孩子将心里的秘密告诉父母,父母应该真心诚意地帮助孩子,不要以各种借口为由不以为然或不理不睬,否则孩子以后再有什么问题就不会告诉家长了。一旦与孩子沟通的心路关闭,再想让孩子敞开心扉就难了。另外,如果父母误解了孩子或者做错了事情,不要碍于家长的面子而不敢认错,应该告诉孩子“你长大了,你会发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我们有时候也会犯错误”,让孩子以平常的心态接受家长的失误,而不是以此为借口不听家长的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