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儿童资源网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做人更重要
  学业成绩并不是万能的。在我国家长普遍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不好也好,以成绩的高低代替做人的好坏。对学业成绩的重视固然有其社会根源,因为我国当前的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孩子走向社会以后,成功与否却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成绩。
  做人的好坏往往决定学业成绩的成败。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学业的失败不是因为智力原因和学习能力因素,而是因为缺乏恒心和毅力,没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道德上的失败是学业失败和事业失败的重要因素,或者说做人的失败是学业和事业失败的重要因素。反之,在很多情况下学业成功与做人是相互促进的,学业成功或者做人的成功往往对孩子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整体性的。
  四年级孩子开始注重同学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良好的交往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孩子的学业进步,让孩子懂得要成功先做人的道理,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具体的做法是:
  树立目标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梦想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例如,有的孩子是汽车迷,他的梦想是长大了做个汽车设计师。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汽车设计需要很多技能,需要与很多人进行合作,需要具有节约和环保的理念,需要懂得很多科学道理。
  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取得成功。悲观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被动的和低效的,而乐观的孩子往往对自然和社会充满好奇,能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问题,往往具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很多来自优越条件家庭的孩子也有可能形成一种过于自信的不健康心态——自恋,这种孩子总是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这种自负和傲慢会使得孩子失去朋友和帮助,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态。
  十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往往是不良学习习惯的先导,而且容易在社会上得到消极的评价,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和信心。例如不讲卫生的孩子往往被同伴看不起,或者容易受到人们的斥责甚至嘲弄,这样的孩子不容易交友,容易萌生消极的情感,信心不足。
  良好的品德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孩子堂堂正正做人,在做人的基础上成才。事实上,能够很好地做人,很容易在某些方面成才。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有很多例子表明,有些看来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往往因为品德不良最终走向歧途,更有很多成人事业初成却因为品德问题而身败名裂,最终失去了事业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对四年级孩子来说,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一颗爱心,与人为善;其次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再次是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另外,要鼓励孩子的社会交往,让孩子在交往中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评价能力。
  注重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习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决定一个人将来一生的成败。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强调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而习惯一旦养成,“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所以“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稍后的英国思想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或者自我教育,都是为了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习惯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大门。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如果文明礼貌习惯好,就具有优良的品德;同样,如果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是决定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决定着孩子今后的命运,所以学业成功要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