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语文教育对孩子学习和发展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比拟的意义。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有着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因为语文学科赋予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前提,是包括数学在内所有基础学科的基础,是与人交流的必备工具,还因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同时担负着启蒙孩子们情感、思想、道德、审美乃至人生观的使命,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中学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育源于生活与学习的自然需要,表面上是字词句段文等语言学习,在本质上是对孩子情感和思想的启迪和培养,因此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不仅独具一格,而且对其他学科教育具有滋养和工具功能,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由于语文教育具有培养孩子能力和涵养孩子心灵的基础性功能,对学好其他学科起着客观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在小学学校教育中历来是课程计划表中课时最多的一个学科。人们在断定一个人是否文盲时,往往把他是否识字、识字量多少这一主要由小学阶段培养的基本的语文能力作为首要标准,足见语文对于小学生、对于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取得学业成功,家长一定要重视语文的学习。
四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要更加注重阅读和思维的训练。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没有这些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孩子就无法阅读和学习,也就不能更好地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发展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四年级孩子开始进入脱盲的水平,可以踏入阅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新阶段了。
更严格的字词句训练是学校教育的事情,家长要将指导的重点放在更为重要的方面。鉴于在家庭中孩子语文能力的培养职能与学校并不完全相同,家长可以参照学校语文教育的方法,但是不应该将学校语文教学挪到家里来。学校教育虽然也强调语言文字教学中要渗透思想、道德、情感、文化素质的培养,但是往往以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教学为全部内容,有些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语文教学中存在这种重工具性而轻陶冶性的弊端,很多孩子到了小学中年级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例如有人曾在辽宁省沈阳、大连、本溪、海城、辽阳、岫岩、瓦房店等7个市县共38所小学作了一次题为“我心中的语文课”的问卷调查,共有2000名3~6年级的学生认真回答了问卷中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年级学生喜爱语文的更多些,把语文排在第一的约占93%,高年级、特别是6年级的学生最爱语文的就相对少了一些,约占40%,而喜爱数学的就相对多了,约占50%。
三十六
注重保持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随着孩子的成长,语文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如果引导不当,四年级孩子可能开始失去对语文的兴趣,露出偏科的端倪。因此保持孩子对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不喜欢语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一些:
•学习中缺乏成就感。相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方面四年级孩子的交往范围和兴趣爱好逐渐趋于广泛,对孩子有吸引力的事物增多了,另一方面随着语文学习要求的提高,很多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没有及时得到发展,再加上语文学习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学习上的进步,学习上的挫折感或者缺乏成功感使得很多孩子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语文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清。爱学语文和语文学得好的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对语文学科的价值和语文学习的意义有所认识。是否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兴趣、动机和质量。
•语文能力获得的程度。孩子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高低与语文学习兴趣成正比。某一方面语文能力强的学生,由于经常有成功的体验,具有足够的自信,通常更爱学语文,语文学习成绩也始终呈上升趋势,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语文能力比较弱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语文课上成功的体验少,缺乏足够的自信,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形成多方面的语文学习障碍,也就愈加不喜欢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