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儿童资源网

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因此,学习本身应该是孩子快乐的源泉,而不是为孩子制造痛苦和烦扰的罪魁祸首。学习对孩子来说不能视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应该就是目的本身。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将学习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家长们为孩子确立的学习目的是考上大学或者是找到理想的职业。家长们也告诫孩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肯定要吃些苦头,不过“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根据这种传统的认识,孩子们遥望着目标,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将学习视为一种社会和家庭义务,或者视为一项不得不做的工作和负担,因此是痛苦的事情。
  如果我们改变这种观念,将学习视作一种目的,那么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目的,我们要想办法让学习充满快乐,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学习就是一种快乐。既然学习是一种快乐,孩子对学习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是充满热情和兴趣。
   (九)
  正确把握成功孩子的评价标准
  一个人成功的综合体验是幸福,每个家长的最终期望是让孩子将来有幸福的生活,成功不过是获得幸福的一个重要途径或方面。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孩子成功的广泛含义,孩子的学业成功绝不仅仅是在考试中表现良好,而是孩子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是让孩子感到满足和愉悦。
  孩子成功的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发展。孩子未来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成绩,很多研究表明,那些最成功的人士绝大多数在学校中并不是学业成绩最优良的学生,成功的关键是素质,而不是学习成绩。有一项对1994~2003年我国100名年轻成功人士的分析表明,使这些人年轻有为的关键因素是良好的情绪能力、独特的个性、良好的智力、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说孩子的成功取决于良好的和全面的素质。所以,科学的家庭教育不应将着眼点仅仅放在学习成绩上,而应关注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孩子的感受。孩子是千差万别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从业人员,没有必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或者金融家。四年级孩子在学习中开始接受间接的激励,所以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让孩子树立良好的成功标准,不要因一时的考试失利而灰心,也不要因一时的考试成功而沾沾自喜。
  我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一般在学业成绩上,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学业成绩好,其他方面就会优秀,就能够考上大学,找到理想的职业。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家长逐渐认识到孩子考上大学并不是家庭教育的终点,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能力(很多人称之为情商,英文缩写为EQ)和品德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和家长的重视。
  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成功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例如我们常常把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优秀孩子的标准,但是有的孩子某一个方面优秀,虽然其他方面较差也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种例子在历史上是很多的。例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当年在报考北京大学的时候考试成绩严重偏科,文史和英文都得了100分,但是数学却考了零分。尽管当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非常器重吴晗,但是北大规定考生有一门成绩为零分者不得录取,胡适只能忍痛割爱没有录取他。稍后,吴晗报考清华史学系,同样,数学又是零分,文史和英文仍是100分。但是,尽管清华也有与北大同样的规定,但却因为吴晗的文史成绩特别优秀而破格录取了他,清华的决定轰动了北大,胡适一再对人说:“北大的考试制度太不合理,像吴晗这样有才华的学生竟因数学不及格而未被录取,太可惜了。”事实证明,吴晗是成功的,清华的做法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成功孩子的标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但是家长应该具体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出评价自己孩子的客观的标准,这些标准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不能成为某些特殊孩子的成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