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最少的功夫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对孩子亲情感的最大影响来自权益侵害,而对孩子权益的最大侵害来自家庭养育。主要表现是:以关心为由,侵犯孩子隐私权;以成绩为由,侵犯孩子休息权;以前途为由,侵犯孩子选择权;以工作为由,侵犯孩子生长权;以调教为由,侵犯孩子人身权等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主要有家长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其中,家长保护是最主要的一环,却也是最薄弱的一环。令人深思的是,因网瘾被电击、被打死的孩子全部是家长亲自送进辅导班的,而且还是花大价钱送进去的。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却成了孩子基本权益的最大侵害者。
2.学会亲子沟通,预防情感真空
如何学会亲子沟通?首先,家长不要忽视代沟问题:调查信息,80%的家庭有沟通问题,有些孩子偶尔有杀父母的念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家长要了解亲子沟通的要素与权重:即0.15的话语+0.35的角色关系+0.50的活动参与。0.15的话语: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说话。怎样说才会听,怎样听才会说?学会倾听,让孩子多说话;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学会沉默和鼓励;允许孩子发脾气;学会和孩子讨论学习和生活话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冲突也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轻易说孩子不听话…父母要民主而不要霸道,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空间。专家建议父母说话掌握六种正确的语气:即信任的语气、尊重的语气、商量的语气、赞赏的语气、鼓励的语气、慈爱的语气。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商量是尊重的重要表现。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家长要重视言语的力量,它有核能效应。父母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自尊、自信产生深刻的影响,能给孩子无与伦比的力量。
0.35的角色关系:怎样定位家长与孩子的角色关系?
一是信任、理解、尊重、宽容…,二是引导、影响、交流、熏染…。
相信孩子的智力、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品行;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隐私;做一个好的引导员是家长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需要履行的岗位职责:包括生活、交往、娱玩、学习…。
0.50的活动参与:要共生共享不要独身独享,孩子不能圈养。
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家庭共生、闲暇娱乐、学习过程--生活与学习中的细节影响孩子的亲情流失(如只学习不参与家庭共生活动)。父母要创造机会和孩子玩--娱玩的功能个案:培养亲情;玩出神勇和自信;唱歌跳舞开发智能,例如玩音乐,音乐是听力游戏,玩音乐培养辨音能力,辨音能力促进英语学习,进而促进语言能力培养,促进语文学习…。
3.共生共享,不要圈养
家长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教育这么难?客观分析,一方面,少子化和小家庭生活方式改变了家庭教育结构和教养方式;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了,成长环境和培养目标改变了,独生独享和孩子圈养加大了孩子的教养难度。独生子女具有天然成长缺陷;忽视成长缺陷,可能造成独生子女人格不成熟、学习障碍、错过某些智能特别是社会性智能发展关键期。
建议家长重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问题,不要忽视孩子的群育和玩伴教育。独身子女的成长缺陷:独生独享;群育缺失(在家无兄妹、在校重学习、节假日重培优、缺少玩伴);环境孤独(居住高楼深院、小家庭生活方式、朋友圈狭小、儿童娱乐少);教养过度(溺爱过度、教育过度、压力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