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的50个教子智慧

儿童资源网

父母必知的50个教子智慧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应从小给孩子分配其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不仅在平时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更有利于发生紧急情况时孩子的自我保护。为应付意外,事先做好家庭成员的分工很有必要,这一点已被专家在研究一旦发生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各个家庭如何应付的问题时所证明。研究中发现,如果平时给孩子分派一些工作,在灾害发生时,孩子就不会成为妨碍父母行动的累赘,相反能凭自己的力量动脑筋,想办法脱离险境。
  安排的家务,对孩子来说必须是适合的。孩子对乐于去做的事都会做得比较好,因此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更有意义。一旦分派给孩子的事,父母就应让孩子明确意识到这是他的工作,即使有时因为某种原因,分派给孩子的工作由父母帮忙做了,也应让孩子意识到,这是父母帮他做了应由他做的事。这样,孩子就会自然地形成“这是我的工作”的意识,长大后他便会产生必须完成自己工作的强烈责任感,从而成为独立性强、责任心强的人。
  教子格言
  教育不仅应该教导受教育者尊重和热爱劳动,还应该给予他从事劳动的习惯。
  ——皮亚杰
  智慧16 不尊重孩子的惩罚于教育无益
  有个人驾着马车,运了一袋豆子进城。到了目的地以后,发觉口袋已是空空的了。他很生气,狂暴地打那马,说是它偷吃了的。马辩解说,它被套在前面拉车,不可能偷吃后面的豆子。那人仔细检查,原来口袋有个破洞。豆子是在颠簸中漏掉的。他对马说:“豆子固然不是你偷的,但我也没有打错你。首先,你有嫌疑;其次,豆子漏掉你也有责任,——你拉着车,重量减轻了,为什么没有发觉呢?”马反驳道:“你不也在车上吗?要说嫌疑,你首先有嫌疑;要说有责任,你首先有责”。那人回答说:“就凭这个态度,也说明我打你打得对!”
  教子智慧
  强词夺理,文过饰非。明明自己错了,却要把过错加给别人,在事实面前无理可说的时候,又强调别人态度不好,来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个层次:第一是生理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第三是被爱需求,第四是被尊重需求,第五是自我实现需求。可见人都有尊严,都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本能需求,这是人的本性。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少儿的自尊意识早在4~6岁便已形成,此时他们已能区分“好的我”和“不好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日益提高。诸如家长对孩子频繁的哕嗦,居高临下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的肉刑等种种错误做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孩子有着非常复杂、灵敏的感觉系统,他又有像成人一样希望被尊重的需求,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务必要谨慎,要慎言、慎行,要三思而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领会这个原则,并认真按照这条原则去做的家长却不多,他们常常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用成人的思想、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愿望,忽视孩子的尊严。
  孩子陷入烦恼,孩子出现与大人不合作,往往都是因为失去了父母的信任。可见,父母和子女交往,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是多么重要。父母要尊重与理解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为教育好孩子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教子格言
  极严厉的惩罚在教育上的好处很少,不,害处还很大;并且我也相信,受罚最重的儿童,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成人的。
  ——洛克
  智慧17 孩子需要平等对待
  有一天,狗对狐狸吹嘘自己长得漂亮又有气力。“我说话,你别生气,每当我瞅着你,就在心里想,哪点儿你能跟我相比?身材那么小,长得又瘦弱,四条腿那么细……叫我怎能不可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