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儿童资源网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成年人对待孩子行为的感受与此颇为相似。父母常常下意识地努力阻止孩子进行这种自然地、缓慢地、不慌不忙的活动,他会像驱赶苍蝇似的试图驱散这种烦扰。如果孩子要梳头,父母很可能并不会为这种可贵的想法感到高兴,因为他很明白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可能迅速地把头梳好,也不可能成功地达到出门的标准。于是,他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梳子走过去。当一个成年人看到孩子试图自己穿衣服或系鞋带时,这种干预的情形也常常会发生。如果别人的活动跟我们自己的习惯更接近,我们就会感到高兴。但是,当我们被迫使自己适应他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其实,反之,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作为父母,你替他们想过吗?
  3、我们不妨从适应孩子的“步伐”开始
  有一天,我看到一位美国男子正带着他年幼的儿子散步。我跟在他们后面,突然发现这个1岁半到2岁的小孩,用手臂抱住了父亲的腿。这个男子站在那里不动,让这个小孩围着他的双腿转圈。当小孩做完这个游戏之后,这对父子继续缓慢地散起步来。过了一会儿,这小孩又坐到了路边,这时,他的父亲也停了下来,站在孩子身边等待。这位父亲面色严肃,但十分自然!他没有做任何不寻常的事情。他仅仅是作为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在散步。
  我们常常带孩子散步,或去公园玩耍,但我们是否能像这位父亲那样从容地适应孩子的节奏呢?不少父母把带孩子玩耍变成一件令人厌倦的繁重劳动,自己常常累得满头大汗、精疲力竭。“别跑啦!会摔倒!”“别坐下,地上脏!”“哎呀,快点啦,你怎么这么磨蹭!要我抱着你走吗?”“小心,有车!快拉着我的手!”“快来看呀,好大的一朵花!”
  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体力和脑力劳动,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对父母的依赖,从而使孩子失去宝贵的独立意识和自由的权利。依赖的危险不仅在于导致软弱无能,而且对于人的正常性格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有一个头脑聪明、技术熟练的工人,他不仅又快又好地完成生产任务,而且还能向工厂提出合理化建议,因为他具有管理和指导这种工作环境的很强的能力,他是自己所处环境的主人;当别人对他发脾气时,他会一笑了之,表现出由于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而产生的高度自控力。
  但是,当他回到家里,如果不能马上吃饭或者妻子做的饭菜不够可口,他就会大发一顿脾气。在家里,他已不再是那个能干的工人。在能够表现出他是有能力的强者的地方,他是一个安详愉快的人;然而换到无从施展的地方,他竟然变成了一个乖戾的人。
  也许,如果他学会了做汤,就可能变成一个完人。
  从这位工人的角色转换和性格转变中,我们不难想到,为什么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不仅缺乏独立意识,还往往表现得飞扬跋扈的缘故。
  谁都知道,教孩子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过马路、自己整理衣物,比起替孩子洗手、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拉着孩子的手过马路、为孩子整理衣物更加乏味、更加麻烦、更加困难、更需要耐心!但是恰恰这样,前者是一位教育者的工作,帮助孩子创造自我;而后者只是一个仆人简单机械的工作,堵塞了孩子生命发展的道路。
  在美国,半岁大的孩子就被放到了一种特制的椅子上,自己吃东西。他们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衣服上、脸上、地上,但很少有一个父母说:哎呀,你连饭也不会吃,让爸妈来喂你好了。在商场里,经常看见有小孩在地上爬来爬去,父母在附近看着,但很少有父母把孩子拎起来说:你看你,刚换的裤子又弄脏了!中国的家长总是羡慕美国的孩子,说他们动手能力强,创造性思维发展得好。这和他们从小的教育方式有关。美国的父母总是在很大的程度上,给孩子以自由。他们的代价无非是多洗几次衣服,多拖几次地板而已。而这样做换来的却是孩子一生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