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有怎样的知识观?(下)
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E.C.肯德尔
P.S.亨奇(美国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
2历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及贡献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
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
T.H.韦勒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F.C.罗宾斯(美国人)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
D.W.理查兹(美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W.福斯曼(德国人)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
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
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
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
F.H.C.克里克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M.H.F.威尔金斯(英国人)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
A.L.霍金奇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A.F.赫克斯利(英国人)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
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
J.L.莫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A.M.雷沃夫(法国人)
1966年F.P.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
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
H.K.哈特兰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G.沃尔德(美国人)
1968年R.W.霍利
H.G.霍拉纳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M.W.尼伦伯格(美国人)
1969年M.德尔布吕克
A.D.赫尔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S.E.卢里亚(美国人)
1970年B.卡茨(英国人)
U.S.V.奥伊勒(瑞典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
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K.V.弗里施
K.洛伦滋(奥地利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N.廷伯根(英国人)
1974年A.克劳德
C.R.德?迪夫(比利时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