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有怎样的知识观?(下)
1983年,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研制成功;
1983年10月,中国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脑;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标志着人体“生命之书”掀开第一页;
1991年,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环球网(万维网)正式露脸,这张无形之网使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犹如在网中穿梭,十分便捷;
1993年,在与世隔绝的“生物圈2号”中生活了两年之久的8位科学家,平安地走出这一人造小世界,标志着美国“生物圈2号”计划首次试验结束;
1993年,美国将信息高速公路列入政府建设计划,一时间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为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1994年,与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香港新机场工程、中东和平管道引水工程等一起入选世界超级工程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6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标志着人类在空间活动中的国际合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1997年2月24日,多利羊问世,克隆
历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1901年W.C.伦琴(德国人)
发现X射线
1902年H.A.洛伦兹、P.塞曼(荷兰人)
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
1903年A.H.贝克勒尔(法国人)
发现物质的放射性
P.居里、M.居里(法国人)
从事放射性研究
1904年J.W.瑞利(英国人)
从事气体密度的研究并发现氩元素
1905年P.E.A.雷纳尔德(德国人)
从事阴极线的研究
1906年J.J.汤姆森(英国人)
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907年A.A.迈克尔逊(美国人)
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且借助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
1908年G.李普曼(法国人)
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1909年G.马克尼(意大利人)、K.F.布劳恩(德国人)
开发了无线电通信
O.W.理查森(英国人)
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910年J.O.范德瓦尔斯(荷兰人)
从事气态和液态议程式方面的研究
1911年W.维恩(德国人)
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N.G.达伦(瑞典人)
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节装置
1913年H.卡麦林?昂尼斯(荷兰人)
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
1914年M.V.劳厄(德国人)
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W.H.布拉格、W.L.布拉格(英国人)
借助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
1916年未颁奖
1917年C.G.巴克拉(英国人)
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的特征
1918年M.普朗克(德国人)
对确立量子理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年J.斯塔克(德国人)
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C.E.纪尧姆(瑞士人)
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921年A.爱因斯坦(德国人)
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等
1922年N.玻尔(丹麦人)
从事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
1923年R.A.米利肯
从事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研究
1924年K.M.G.西格巴恩(瑞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