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磨蹭蹭怎么办?
背景优势:这类孩子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能够专注地学习。甚至于喜欢打开收音机或录音机,在乐曲的陪伴下,能精神振奋,集中注意力,长时间的学习。如果失去背景,反而出现紧张、不安、烦躁等情绪变化。对这类孩子,家长不要误认为孩子是一心二用,注意力不集中,因而阻止孩子的行为,应该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特点的学习环境。
书写优势:这类儿童的笔头很勤快,随身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对看到的或听到的内容,总喜欢随时随地记下来,经过一番书面整理后,就会牢牢记住。他们有较高的思维、概括与理解能力。对这类儿童,教育时,要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学习资料,让孩子通过书面整理后获得更多的知识。
综合优势:这类儿童虽然没有某一方面明显的优势,但能调动各种感觉器官,采用各种方式去获取、理解、巩固新的知识。在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专心致志的听、看,而且常常记笔记,可能的话还要动手去摸,亲手去做。这类儿童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一般都比较全面、深刻,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但往往有过于自信、骄傲的不良倾向。因此,在教育时不要过分夸奖,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良倾向并加以纠正和引导。
动手优势:这类孩子往往不满足于耳闻目睹,喜欢在动手的过程中接受、获取、理解新的知识。他们多好奇、好动,富有探索精神,有很强的运动记忆能力。总喜欢根据讲解或说明的内容,亲自动手做一做,只要一经动手,便会很快地掌握和理解。但由于这些孩子常常会弄坏物品,有手脚不停的现象,老师和家长注意不要粗暴地指责他们,甚至于认为他们患“多动症”,而应该为孩子提供实验物品、场所及动手机会,可能的话抽时间与孩子一起研究探索,鼓励孩子的这一良好优势。
有用的磨蹭
磨蹭其实有时是有用的。首先,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都比较“新鲜”而且不熟练。其次,孩子在做事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更多。就拿我们成人来说,对于一些已经计划好了的事或已经熟练的事,我们通常很快就做了;但对于不熟练的,或有些想做却还没有完全想好的事,我们会怎样呢?我们可能会慢慢地,一边想一边兴致勃勃,但进展往往很慢。不过,好在我们成人的行为通常不由孩子来评判;否则,孩子们也完全有理由说我们“磨蹭”了。在这外表的“磨蹭”中,孩子的脑子却在飞快地运转着,自由地发散着他的思维,他在想许多事,在尝试许多事,也在为发现自己的能力而兴奋。就在这“磨蹭”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地长大了。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小的时候经常是早上起床穿上一条裤腿后就开始发呆,脑子里“天马行空”,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画面……待了20分钟,一个故事“演”完了,再接着穿另一条裤腿。真不知当时他父母是怎么忍受的。上大学时,他学的是美术专业。后来,他工作了,是个很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人。
当然,这完全没有要鼓励孩子“磨蹭”的意思,只是希望我们成人在要求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时,面对孩子的“磨蹭”,能多几分理解。尽管总的来说,我的孩子还算比较自觉,她的家庭作业我们不需要太操心,但是许多家长头痛的事,我也深有同感,因为她写作业时磨磨蹭蹭也是常有的事。今天接她到家后,她开始写作业,我准备做饭。她的作业是先抄写白天在学校做过的语文、数学卷子,然后再重新做一遍。
开始写作业没一会儿,削铅笔的声音就开始传出,还常常发出些响动。不一会儿,她甚至要求我坐在她身边看着她写作业。看架势,今天又要磨磨蹭蹭了。
这时我说:“今天咱们换一换,你来做饭,我来帮你抄题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