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儿童资源网

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现在有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就是读经。我对此有两个观点,一是儿童本位,二是循序渐进。孩子因我们而来,却不属于我们,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有想法,但是不能把我们的想法给孩子。教育的一点一滴,都要以孩子为出发点,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提倡读经的人(也有人说了,经不仅仅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是经,哈默雷特也是经,圣经也是经。这个有点捣糨糊了,当然您要这么理解经,那我也不好反对啥了。),也晓得孩子是看不懂的,所以硬要编造什么“孩子小时候记忆力好,记住就行,将来就懂了”之类的鬼话,本质上还是把他们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儒学的四书五经,道学的《道德经》《庄子》,佛学的经藏,都是很高的智慧,需要很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悟的明白。人的学习如同盖楼,思维能力和一定量的知识如同地基,地基不打牢,直接去盖顶层,这是违背常识的。地基未打牢之前,硬性的去撬高智慧的大石头,君子大师的确是出来了一些,但是这依赖于他们的天赋,更多的则是伪君子,书呆子。估计有人又要拿唐宋说事了,那我告诉你,唐以诗取仕,宋以文取仕,明清以八股(范围是儒家典籍)取仕。活诗文胜过死读经书,唐宋的文人的精气神、才华也是明清文人比不了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读经的事情还是老老实实的来吧。文言文的难度从先秦开始到明清越来越低,学文言文的顺序也应该从明清倒推回去。在学习文言文之前,也要有一定的白话文阅读和唐宋诗的积累量。从目前我自己孩子的进度来看,读经怕是要到初中了。至于孩子读还是不读,到时候看孩子的意愿。我知道我的这套方法“笨”,为了孩子的教育我做的就更“笨”了。孩子读的书,我基本都读过,我现在正在读孩子已经不读了的图画书。《全唐诗》、《全宋词》、《诗经》、《楚辞》(屈原)、《论语》、《孟子》、《道德经》、《易经》、《古文观止》,我也读过。我的“笨”法不超前,也不新颖,自己的孩子也不是天才,可能不适合懒妈懒爸们培养天才的需要。我不懂怎样培养天才,可我懂常识。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除了阅读,还可以通过其他很多种方式,比如围棋,毛笔字书法、太极拳、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等等,只要孩子感兴趣,能够入道都是可以的。事业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培养孩子形成几种兴趣,把其中一种作为一生的职业和追求,其他的作为业余爱好。
  5,少看名著的缩改版
  这样做的原因我上学之前一章里面提到过,实际问题也远远比图画故事书严重。图画故事书涉及文字和图画两个作者,图画作者选择一些名著或者传统故事,作为图画书的文本是很正常的,图画里面凝结的是作者的心血。名著缩改版,往往选择的都是国外过了版权保护期的书籍。虽然原著过了版权保护期,但是译著还是有保护期的。很多缩改版把他人的译作,大幅缩减,局部进行一些修改,绕过了译著的版权,本质上是一种剽窃。缩减修改的工作也不可能找那些知名的翻译家和知名作者来做,可以想象得到这些缩改版的质量到底如何。
  《金银岛》里面望远镜客栈这一章,为后来西尔弗后来制造叛乱的情节,埋下伏笔。缩改版里直接取消了这一章,吉姆到布里斯托尔后,直接跳到了上船出海发生叛乱,非常的突兀。金银岛第一章里面,医生和船长初次见面交锋时说的那句话“如果你继续这么喝酒的话,世界很快就会少一个最下流的恶棍。”是一股正气压倒了邪恶。缩减版的作者把这句改成了“如果你继续这么喝酒的话,你很快就要死的。”不知道缩编者是怕原话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还是怕污染了他自己纯洁的心灵。《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里面哈克提到上学后,他能把乘法口诀背到六七三十五了。我们的缩编者显然觉得马克·吐温很愚蠢,把这句改成了背到五七三十五。计算正确,但是幽默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