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儿童资源网

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成年之后,无论多么出色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我们都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可能是因为我们足够理性,也可能是我们麻木。但是对于孩子,这个时期,精神产品(书籍和影视作品)很容易介入他们的世界,形成强烈精神共鸣,进而形成强大的精神驱动力。
  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里面讲的几位科学家的故事,其中的一些细节,至今还记得。第一个细节,是数学家华罗庚70多岁高龄出访日本,正好在日本过他的寿辰。寿宴上,华老要一口气吹灭生日蛋糕上的70多个点燃蜡烛,这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华老吹的时候,没想到真的全部吹灭了。原来是一位日本数学家帮他吹呢。第二个细节,是古罗马人攻打希腊,闯进了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房间。阿基米德正在地上画图形,思考问题,直到罗马士兵的剑尖伸到了他鼻子前,他才发现。他对罗马士兵说:“等我解完这道题,再砍我的头。”这些故事,强烈的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我从此立志要当一名数学家,并为此努力。这是玩真的,不是像现在的孩子随便说说。
  我小时候,大概是很笨,所以被人起了个“傻子”的外号。后来我母亲告诉我,小时候的确很笨。乃至于到了高中时,我叔还夸我是“一百斤面做的寿桃,废物点心一个”。更要命的是,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父母为了教育的质量,把我送到了城里奶奶家读书,而我奶奶家的条件实在太差,每天姑姑叔叔们都去,如同市场一般热闹。估计一般的孩子,在这样的打击下,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交代了。幸而我不是,我成了我们这个家族和这个家族血缘很近的圈子里面第一个大学生,而且是全国重点大学。要知道我读书的那个时候,连中专生都算上,录取率也就30%左右。
  虽然我最后没有做成数学家,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品质“追求真理,勤于思考,探寻真相”,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这里正好还有一个相反的案例。大概是洛阳的一个孩子吧,在同学家里看了一部电影《古惑仔之只手遮天》。后来孩子浪子回头,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了它。他说这部片子让他很震撼,他当时觉得那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像陈浩南一样。其实他父母特别的善良,老实本分,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是不会出太大问题的。当一个人在精神世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外界的环境是阻挠不了他的追求的。不幸的是,他追求了一个错误的目标,建立的是错误的价值体系。从此这个孩子打架斗殴,为朋友“两肋插刀”,他父母的说服没有任何用处。直到一次,被砍成重伤,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才幡然醒悟。
  可能朋友们觉得我这段这些话和选择书籍关系不太大。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是想着重说明这个时期的关键。阅读对这几项都有重要甚至是主要的影响。这个时期不但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读书品位的重要时期,所以读书的起点一定要高,而且必须适合孩子自身特质。如果被不良精神产品和不良教育,甚至也包括不适合孩子的经典文学“污染”,都有可能造成一生缓不过气来。所以这个时期作为父母对于孩子所读的书籍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指导,年龄越小越应该如此(但是切记,乱干预还不如不干预,乱读书还不如不读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读书品味的养成,孩子自然而然就排斥低劣的读物。父母要逐渐让孩子自己选择书籍,父母只提供参考意见。
  四 上学之前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可以遨游世界。
    ——爱因斯坦
  儿童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与成人的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儿童阶段,不同年龄段,婴儿(0~1)、幼儿(1~3)、学龄前儿童(4~6)、小学低年级儿童(7~9)与小学高年级儿童(10~12),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不一样。不同年龄的孩子要读不同层次的经典作品,针对不同年龄的分级阅读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