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二

儿童资源网

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二

  人家说中国孩子学习最努力,成绩最优秀,但中国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最差。
  有个小男孩曾经委屈地对我说:我从来没当过干部,做梦都想当,好不容易捞个队长当,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回家跟我妈说:妈!我当上小队长了!我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撇,说: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这是中国最小的官儿了!我小时候当的是大队长!可我妈不知道,我哪赶得上她呀,我能当上小队长有多不容易呀!我跟老师说了很多好话,作了很多保证,老师才让我当这个小队长,还是个副的,老师说,随时准备撤下去!本来想给我妈一个惊喜,没想到,我妈还是瞧不上我!
  一个刚上任的中队长对我说:我当上中队长,心里特高兴,回家跟妈妈一说,我妈当时就问:大队委的候选人有你吗?您说,我妈多不知足!我对一个三道杠说:你当上大队委了,你妈这回满意了吧?谁知三道杠委屈地说:我妈最关心的是大队主席谁当?
  你们看,这些妈妈真是太难为孩子了。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这就是今天孩子的悲哀呀!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成就感。如果按照这种观点设想,学校里成功的学生只有两名:一个是大队主席,一个是学习尖子。
  有个女孩说:我妈老说,你怎么不是哈佛女孩呀?有一天我火了,说我还希望我妈是吴仪呢。这种教育,你指责我,我指责你,家庭不可能和谐的,你欣赏我,我欣赏你才会好起来。所以作为家长别老说你瞧人家……你就瞧你们家孩子就够了。只要他今天比昨天有点进步,你就要说:太棒了,不愧是我儿子!你得这样说,儿子才有积极性。老和人家比,就把志气比没了。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和自信。别瞧人家,大胆为自己的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有一个小男孩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四十九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孩子的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二十一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怀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今天的爸爸妈妈老是看不到孩子哪儿好,老是看着别人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孩子在一生中,第一个认识就是妈妈爸爸对他的认识,爸爸妈妈对孩子正确看待,孩子才有希望。
  我的一位女友,事业很成功,但对她上初中的儿子很不满意,说儿子简直就是个魔王。母子关系很紧张。一天,我去她家,单独见她的儿子,这个大男孩上小学时参加过我们组织的夏令营,很乐意跟我聊。
  我妈妈对别人客客气气,对我总是发脾气。每天我妈下班回来,我去开门,只是看她的脸拉得老长,我便立刻跑回自己的房间,把门关紧,省得挨骂。
  我对他说:你妈也不容易,她在单位是领导,操心的事不少,回家又要做饭,照顾你,够累的了,爱发脾气可能是到了更年期。
  更年期?没等我说完,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话来,自从我上学,我妈对我脾气就这么坏,更年期怎么这么长?你给我来个倒计时,更年期哪天结束,我好有个盼头。
  我笑得前仰后合。掉转了一个话题,说:今天我有事想向你请教。听到请教二字,他立刻把腰杆挺了起来,瞪大眼睛:说吧!样子很神气。
  我对他说:我想用知心姐姐这个品牌办一个杂志,你觉得多大的开本比较好?怎样办让父母和孩子都爱看?
  他立刻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开本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不知心了;二是给父母写的文章,孩子看了特想拿给父母看;给孩子写的文章,父母看了特想拿去给孩子看,这就是换位思考;三是杂志要有品味,关键是办杂志的人要有品味。
  孩子的想法太棒了!我立刻由衷地说:太好了,我看你这个人就挺有品味!他不客气地说:算你说对了,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品味!
  我问他品味从哪里来,他顺手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递给我,书名是《人的品位》,对我挥挥手说:你拿去看吧!
  半年后,我们的《知心姐姐》杂志创刊了,我采纳了他的意见,采用16开本,在全国选拔了一位很有品味的女士担任主编;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办成亲子阅读,孩子从封面看,父母从封底看。一次,在父母版上刊登了一篇妈妈写的文章《我从不偷听女儿的电话》。一个女孩拿回家给妈妈看:妈妈你重点看看这篇,你不是特爱偷听我的电话吗?妈妈看后,笑了。不久,她也给编辑部写来文章《我不再偷听女儿的电话》。
  我从内心里感谢那个充满智慧的男孩!我对他的妈妈说:依我判断,你儿子不是魔王,而是天才!
  果然,几年后,我又见到重病痊愈的女友,咱家那个魔王怎么样了?我开玩笑地问她。
  嘿,让你说对了!人家现在可出息了,去英国读书了,还是学生领袖呢!现在儿子跟我特铁!
  什么叫教育,可能我说得不对,教育就是挖掘潜能。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筷子一样齐,是把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潜能挖掘出来。每天打开孩子的一个宝藏,让孩子感到自身的强大,相信我能行。用我能行三个字来激励自己,会找回人最宝贵的精神--自信;不但学会了发现自己,更懂得肯定自己和鼓励自己。正像一位作家讲的那样: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走远,而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却能走遍海角天涯。
  新世纪需要我能行的孩子,首先要有我能行的父母和老师。我曾经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我不行,回过头来问孩子们:我们怎么办?所有的孩子都高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了,换上能字--黑板上赫然出现的是我能行。老师让孩子们天天高喊我能行,渐渐地,在孩子心中,就真的没有了不字--不行慢慢地被淡化,被挤压到了意识的最底层。这样,我能行的强大信息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假如父母们也能像这位我能行的教师一样,勇敢地将不字从孩子心中擦掉,那奇迹便会在你的孩子身上发生。我能行三个字,可以算是世纪父母送给世纪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伴随孩子一生。
  面对新世纪,面对呐喊着我能行的孩子,我们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
  我们终于明白,要让孩子成为21世纪的成功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可以代替孩子做事,但是代替不了孩子成长;种子是父母播撒的,成长还要靠孩子自己。我们不能满足于准备好一切去迎接孩子,而应该让孩子准备好一切去迎接未来。真正我能行的父母,是从小让孩子体验我能行的父母。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