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二
坐在现场,我感觉,话剧《美丽世界的孤儿》带给我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对这些流浪儿童,拉一拉,他们会成为社会的好人;推一推,也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坏人。我想,我们每个做父母的、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应该给未成年人更多的微笑、关怀和爱。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可爱的天使。而如果这些未成年人得到的只是冷漠、歧视和恨,也许只能唤起他们心中可怕的恶魔。
剧中的杨阳有一段内心的独白:
冬天过后就是春天,大雨过后就会有彩虹,这就是希望。希望和我一样经历的孩子,尽快的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一方天空;希望享受幸福的孩子,永远都不要去流浪;希望所有帮助过流浪儿童的人,继续伸出你的双手,去温暖那一颗颗即将变冷和已经冻僵的脆弱的心。
我想,这就是这部话剧想要告诉大家的。
行为的作用胜过千言万语
行为的作用,其实胜过千言万语。父母的行为将会成为刻在孩子心中的丰碑。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如果不想让孩子欺负人,自己就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希望孩子讲礼貌,你自己就必须讲文明礼貌;如果你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你自己就不要跳越马路栏杆或者闯红灯。
去德国考察,我发现很多城市的十字路口都竖着这样的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了解,自从有了这些牌子,乱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在法国,如果有人随地乱扔垃圾、烟头或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会受到旁人的阻止,并且还会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榜样的理论。
规则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决定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一个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规则意识。
赵先生全家是在孩子六岁的时候移民加拿大的。他发现外国人教育孩子并不像国内人们认为的那样松懈,反而十分严格。外国人平时对孩子多是鼓励、肯定,尽量给他们自由行为的空间,可是如果孩子一旦违反了规则,惩罚必定是极其严厉的。比如,同样是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大人一声我们该回家了,他们的孩子不管玩得多高兴,一定会很快收拾好跟着大人回家。而自己的孩子,叫了三四遍,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赵先生说:你看吧,在商场里赖着不走要大人买东西的,多数是华人的孩子。
赵先生的见闻引人深思。那么,我们的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是不是与父母行为的影响有关呢?
一个犯盗窃罪少年的经历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这位少年回忆说:我第一次做坏事,大约是在四五岁。一次,妈妈带我去乘公交车,当时我的个头超过了一米线一点点,本来是应该买票的。可我妈用手按了一下我的头,我便机警地屈着腿走了过去,售票员没有发现。下车后,妈妈得意地说:这次上车没花钱买票!看得出来,我妈很高兴。第二次上汽车,我学乖了,没等我妈按我的头,我自己就屈着腿上了车,售票员又没发现。下车后,我得意地对妈妈说:今天上车又没花钱买票!我妈也连连夸我:小子,你可真聪明!
我第一次有了占便宜的成功感,以后便想着占大便宜。小偷小摸不过瘾,最后就结伙入室抢劫了。
少年盗窃犯的自白,让我们看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文明守规的行为能把孩子培养成正人君子,父母的不良行为能让孩子成为阶下囚。
教育家洛克说:务必接受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训,无论给孩子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很显然是他周围的同伙,是他看护人的行动的榜样。
肖平老师在云南师大附小的校园里,看见这样两种不同的爸爸: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屡次不交作业,有时还旷课。班主任把这个学生的爸爸找来,跟学生一起面对面谈心。最后,孩子的爸爸表示近期每天会按时接送孩子,自己也不再打麻将了。一天中午放学后,班主任送这个学生回家,看见他爸爸正在打麻将。虽然以后这名学生不断向老师保证按时完成作业,却始终做不到,就像他的爸爸违背自己的承诺那样。
这个学校的另一个男孩,告诉过老师自己的发现:爸爸总是把写过字的废纸放在一个空盒里攒起来。起初,他认为爸爸这样做是小气、吝啬,可爸爸告诉他说,废纸是再生纸的原料,男孩也在教室里放了一只空纸箱,箱子上写着环保箱,号召同学们把废纸放到箱子里,装满后就卖钱当作班费。这位爸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点滴的美德,留给孩子深刻的印象。这种榜样的力量,终将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
成人对孩子的影响通常表现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要孩子坚守诚信,家长首先不该失信于人。
常常收到孩子们写给知心姐姐的信,诉说他们对说话不算数的家长的意见。
一个男孩说:我爸说,只要我考试得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有时间。
一个女孩说:我妈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了,还让我做练习题。
家长们就是这样一次次说话不算数,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家长失信于孩子,害处相当大。
一是,这会让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的事也可以不办,于是从小就养成了轻率的坏习惯,长大以后就会因为失信而失去朋友和大家对他的信任。
二是,家长会失去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家长的威信从哪里来?主要基础就是自己的言行。说话算数、说到做到的家长,会使孩子重视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从小向他们学习有令必行。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到说话算数呢?
重要的是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就随便地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您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兑现。只要是合理的、能兑现的,您就认真地承诺,然后一定去兑现。假如这个要求不合理、不可能兑现,您一定不要答应,而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研究出可行的办法再答应。
爱孩子要有原则
爱孩子要有原则,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
当孩子哭着要东西时,父母应该怎么办,是给还是不给?一位母亲来信问我。
我在复信时,送给她一段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话:
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
如果你一看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就等于鼓励他哭泣,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而且还以为对你的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
我在复信中还对她说:孩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的拒绝会比当时的拒绝给孩子的打击要大得多。当孩子放纵的欲望最终被拒绝时,轻者会造成孩子的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忿绝望的心理,他会觉得世界上谁都跟他过不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孩子的轻生自杀行为。
如果您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地去放纵他、迁就他;如果您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您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
这方面,我的好朋友王晶女士有很成功的经验。
王晶女士是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助理,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她的女儿黄思路在上小学的时候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上中学的时候,黄思路出过两本书。她就读于北京大学时,每年的寒暑假,她还去美国学习钢琴。在我眼中,黄思路是一个棒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她学习优秀,更因为她是一个通情达理、心态良好、很善于与人交往的懂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