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二

儿童资源网

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二


  在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裕的今天,如何让孩子具有身在苦中不知苦,面对困难不觉难的素质,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父母的要为孩子长远着想,就要让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学会承受挫折,接受惩罚,经历磨难。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感激父母赠予的这份人生财富。
  1999年9月30日,我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妈妈生前,桌子有一个抽屉一直是锁着的,钥匙放在她的衣兜里,谁也不知道里面放着什么宝贝。妈妈去世后,二姐打开了这个抽屉。我们全都愣住了:里面没有一分钱,只有一个小本子。前三页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她的六个儿女和十个孙儿的出生日期,既有阳历,也有阴历,甚至精确到出生时的几点几分。那字体分明是妈妈在不同时期一笔一划亲笔写的!
  这就是妈妈的存折!这就是妈妈的全部遗产!
  妈妈生前总是说,她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她的孩子,她用全部的心血来教育孩子。记得我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因为孩子多,家里生活不宽裕。为了抚养六个孩子,妈妈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却千方百计地让我们吃饱穿暖好好上学,手把手地教会我们生存的本领,她总是说:长大要靠自己,妈妈不能跟你们一辈子。从小,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劳动,并且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妈妈走了,带着微笑走了。她的存折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但是,她却留下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她的一生平平淡淡,没有享受过什么富贵,但她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快乐--天伦之乐。我们在为她老人家送行的花篮上分别写着:妈妈,我们爱您!奶奶,我们爱您!姥姥,我们爱您!
  妈妈是一本书,她不仅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还感染了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孝敬老人的日子里,孩子们看会了、学会了关心长辈,他们心中有了老人,也有了父母。
  母亲去世那天早晨,在京的小辈能够通知的都来了,唯独没有叫我的儿子,因为他上的大学离城里太远。仿佛有心理感应,早上八点多钟,妈妈刚被推进太平间,儿子就在bp机上呼我,我立刻给他回了电话。
  姥姥怎么样了?儿子急切地问。姥姥今天早上五点十五分过世了……我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告诉我?停了半天,电话那边才传来儿子哭泣的声音。太远了,你来不了!电话挂断了。紧接着我的bp机上显示出这样一行字:你们应该叫我,我能赶回来!
  我的泪水忍不住滚落下来。儿子从小由姥姥带大,暑假里一直在医院陪伴姥姥。听说抢救姥姥的药一瓶要一千元,儿子拼命在电脑上写书挣钱……我真后悔没叫儿子赶来见姥姥最后一面,留下这终生的遗憾!
  母亲的遗体火化不久,儿子把一个小剧本交给我看,是他刚创作的。其中有一段儿子对他表妹的话是这样说的:为姥姥送行的那天,妈妈哭得好伤心,我从来没见她哭得这么厉害。我一直在她身边扶着她。以后,我要好好照顾我妈……看到这儿,我的泪水刷刷流了下来。
  并不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得到这番儿女深情。在医院陪伴母亲的日日夜夜,我亲眼看到一些儿女在父母病床前为家产争争吵吵,看到一些儿女照顾老人时那不耐烦的脸上布满冷漠……我的心难以平静。一位到了弥留之际的老爷爷生前吃苦受累,一直在为儿子积累财富。可他病重住院后,儿子一直没来看他,老人很伤心。一天,儿子来了,呆了一会儿就回去了。同屋陪床的人劝他:别伤心了,你儿子不是来看你了吗?老人老泪纵横地说:他哪里是来看我的,他来是把我的手表摘走了!
  这一切让我心碎,令我深思。做父母的,究竟应该留给孩子什么呢?
  只把财富留给孩子,不把孩子培养成人,那么孩子长大了,便会只认金钱,不认爹娘,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同样,只把财富留给孩子,不鼓励孩子自己成才,孩子不会成富翁,倒有可能成为乞丐。
  我的一位女友,是位成功的企业家,她自己拥有几百万的资产。在一次女性论坛上,我的发言让她泪流满面。会后她激动地对我说:事业上我是一个成功者,可是在教育子女方面我是失败者。我失去了丈夫,就把爱全部给了儿子。儿子十七岁,我就给他买了辆宝马车,儿子十八岁,我又给他买了栋房子,儿子十九岁时问我:妈,你知道我哪天最高兴吗?我问:哪一天?他说:你死的那一天!我伤心极了,气得差点吐血。今天听了你的报告,我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儿子要是不成人,我给他留下财富就是留下祸害呀!
  你说的很对!我肯定地说,过去讲富不过三代,现在是富不过两代。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留给孩子太多的财富,会剥夺他的自我创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后来,我给她讲起了古今中外一些富人教子的实例:
  东汉初年,在南阳的湖阳,有位叫樊重的人,很会经营农业和商业,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对佃农、长工和家丁等下人,让他们各有所得,所以上下能齐心努力,家产每年倍增。土地达三百顷,并建造了一座具有庭园楼阁的豪华住宅。为了打造家具器物,他首次在家乡试种梓树、漆树,这两种树在当地从来没有人种过,许多人都笑话他,但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当年那些嘲笑他的人,纷纷向他求教。他的家产日益增值,成为县里的大富豪。
  樊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制定了家规,子孙们不能分家,财产共有,家庭成员相处的礼节、规矩,如同官家一样。
  樊重家虽然十分富有,但对财富却看得很轻,他经常拿钱帮助贫困的乡亲,所以县乡的百姓都很尊重他,推举他为三老。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获此殊荣。直到去世前,他借给别人的钱达几百万之多,而他却留下遗言:将别人借他财物的所有文契全部烧毁。
  他死后不少人到他家还债,都被他的儿子们拒绝。
  正是由于樊重的身传言教,他的后代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德。他的儿子樊宏,为人谦虚谨慎。汉光武帝时,樊宏官至光禄大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并封为寿张候,深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
  樊宏经常告诫子女说:过于富贵的人,往往没有好结果。我并不是不喜欢富贵,但天理却反对满者、善待谦者,这是长辈对我们的明确告诫。要做到知足者常乐,这样才一能保全自己。
  樊宏病重时,皇上亲临探视,并问他有何要求。樊宏叩头答道:我没有什么功劳,却享有寿张这样大的封地,我很担心子孙们不能保全皇上的厚恩,使我在黄泉下魂灵也感到愧疚。所以,我愿意退还寿张封地,换个小乡亭大的封地,我就很满足了。
  老子说: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地之道也。(意思是:凡是金玉满堂的,终究是守不住的;如果富贵而又骄横,一定会给自己留下祸殃;所以功成名就之后,就应该及早退下来,这才合乎自然的法则。)
  樊重很懂得这个道理,他用自己重义轻利的行为(广济穷人,扶助地方公益事业),教育后代,并告诫后人:过于富贵的人,往往没有好结果,满则溢、谦受益。所以他的后人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全球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据前些时媒体介绍:他在退居二线的同时,拟拿出大部分个人财产共计280亿美元,建立慈善救济基金,主要用于帮助非洲的穷人和艾滋病患者。高官不要让子女躺在自己功劳薄里生活;富人不要让子女躺在自己营造的钱财中生活。这是家庭教育的正道。
  尤金·兰是美国一名拥有亿万美元家产的富豪。他自创立我有一个梦想基金以来,已经无偿捐献了1.5亿美元,占个人资产的一半以上,剩下的大部分财产也已经被指定用于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