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一
浙江金华曾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十七岁中学生小徐用榔头打死了自己的母亲。事发七周后我去了他的家乡,和他面对面谈了一百分钟。我真的非常震撼,一个孩子在母亲过分的要求和压力下,最终走向犯罪。这个孩子被判了十二年,进了浙江未成年犯管教所。我年年都去看他,他在里面表现得非常好,为自己赢得了六年的时间,2006年6月26日他正式走出了高墙。我尽力帮他,为他安排了工作。原来安排在浙江,后来觉得不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内疚,他最怕听的词就是妈妈。我给他安排在别的地方,一个高科技园区。我把他送去,走的时候我拥抱了他。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拥抱过他,我觉得要想融化他心中的冰雪还需要很长时间。
2004年我送给少管所所长一本《告诉孩子,你真棒!》。所长拿着这本书非常感慨地说:2000年,他进来的时候,少管所的少年犯不足千人,现在有两千五百名少年犯。这些孩子在外面不爱读书,进了高墙玩命读书。你说这是为什么?小徐也告诉我,我送给他的书被其他少年犯抢来抢去,我忽然意识到他们非常缺书读。我给他们捐了两千八百册《告诉孩子,你真棒!》,我把书送到了少管所,给两千多个孩子做了一场报告,题目是《为了明天从今天开始》。从今天开始珍爱生命,从今天开始珍惜时光,从今天开始珍重自己。讲之前我问他们一个问题:谁小时候读过《中国少年报》?两千多人竟无人回答。我很震撼。
二十多年来,很多成功的人士,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从小看着《中国少年报》长大的,是读着知心姐姐的信长大的。如今的孩子却和书报无缘。我给他们讲完,走到他们对面说:孩子们,知心姐姐来了,你们有什么话可以站起来说了。听到这样的称谓,很多孩子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一个孩子说:知心姐姐能送给我一本书么?给我签上名。一个孩子说:我能叫你一声妈妈么?我说:可以。他说:妈妈,我对不起你,我过去做了很多坏事,现在我做
文字上的时候,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和你一扫而过的网络阅读是两回事。所以今天我们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就要关注儿童阅读。
阅读要成为一种习惯,怎么才能养成阅读习惯呢?在孩子幼小不识字的时候,爸爸妈妈要记住,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告诉他,否则你就变成了一个回答问题的机器。你要到书里去找答案,于是孩子知道书里有答案。
好书籍,是作家、编辑的杰作。作家、编辑总是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加工,再加上美丽的封面,才把书籍介绍给读者。好书籍,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2007年11月11日,《北京青年报》在地坛秋季书市举办2007晒书会,邀请我去参加,一个有意思的要求是必须带一本我写的或我喜欢的书。
晒书这个词真新鲜!我上网一查才知道,晒是英文share的谐音,是有分享的意思,晒书就是换书。网上还有晒工资、晒衣服、晒首饰、晒思想这样的新鲜词语,好不热闹。这么好玩的活动我可不能错过。
晒书会在地坛方泽坛东南角的一个临时搭建的白色简易房里举行。我走进会场时,百余名爱书人已经等候在这里。和读者一起晒书的还有三位著名作家: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女记者采访情感隐私第一人的安顿、《嘟嘟熊》杂志编审、《蓝皮鼠和大脸猫》的作者葛冰、《猫眼小子包达达》的作者--葛冰的女儿葛竞。
上午十点,晒书会正式开始。主持人是读书大使--北京广播电台交通台主持人杨洋。
把好书拿来与同伴交换、传阅,一起分享好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这似乎已经是童年的记忆。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重新拾起它……杨洋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让寒冷的人群变得温暖。
按主席台顺序,第一个出来分享好书的应该是安顿,可安顿却十分谦虚地说:我是看着《中国少年报》长大的,一直很崇拜知心姐姐,还是请您先说吧!
场上掌声响起,我也不好推辞,总得有人开头。
我把带来要晒的五本书都放在讲台上。其中有两本是写给孩子的,两本是写给大人的,还有一本是德国女记者写的,我要推荐给大家。
我看见场上有几位小朋友眼巴巴地在看着我,有个男孩子还远远地向我挥手,我真想把这些书都送给他们,可是晒书会有规则,只能换书,不能赠书。
于是我举起第一本《知心姐姐告诉你--做人与做事》,对场上的小读者说:我这本书是写给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妈妈的,是教你怎样做人与做事的,哪位小朋友愿意和我交换?
坐在第一排的女孩第一个举起了手。
好!咱们俩交换吧!我把她请到台前,微笑着问她,你是从哪里来的?
华北油田。女孩腼腆地说。
你能告诉我,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吗?我试探着问,看她那胆小的样子,我担心她答不上来。
诚信!女孩脱口而出。
太棒了!你抓住了做人的关键,诚信是人的介绍信,讲诚信的人才受欢迎!
说着我把书恭恭敬敬地递给她。女孩接过书,把一本精美的硬皮日记本递给我。我如获至宝,这是我第一次用我自己的书换回来的礼物。
我又举起第二本书,对大家说:这本《告诉孩子,你真棒!》的书我最想和一位今天到场的母亲交换,它可以帮助你认识你的孩子有多棒!
话音未落,一位年轻妈妈第一个站起身,举起自己珍藏了近十年的《玉录》要和我交换。我接过来发现这本书已经被翻得很旧了。她一定看了很多遍,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赠知心姐姐卢勤,丰台南苑汤红岩。原来她早就知道了晒书会的活动,今天是有备而来的。
我看见场上一个个头小小的胖男孩一直高举着一本《多功能英汉双解词典》,立刻拿起第二本《告诉世界,我能行》的书问道:谁愿意和我交换这本书,她会告诉你该如何面对人生的50个问题。小男孩冲到我前面,当然,这本书归他了。他郑重地把手里的英汉词典递给我。主持人杨洋问他:为什么和知心姐姐交换这本书?男孩大声地说:我希望知心姐姐走向世界!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全场为他鼓起了掌。
接着,我又举起第四本书--《把孩子培养成财富》,没等我开口,一位中年妈妈跑过来:能和我交换吗?
您手里拿的书是什么名字?主持人盯着她手里用塑料袋装着的一本书问道。
《怎样防治糖尿病》。语音刚落,场上笑声一片。我连忙说:太好了,我妹夫正好有糖尿病,这本书对我很有用!可我发现,这位女士听了我的话双手捧着书,面带难色。我忽然意识到这本书可能是她刚刚买的。请问,您这本书是买给谁的?
买给我妈妈的,她的糖尿病很重。
噢,您还是拿回去送给您妈妈吧,您很有爱心,我这本书送给您了!我双手把书送上,大家为她鼓掌。机灵的主持人马上接过话:这是赠送的第一本书!我心里倒很有成就感。
桌上只剩下最后一本书了,这是德国女记者安德里亚·比朔夫著的《教育者谬误手册》。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书中有238个教育谬误,这238个教育谬误不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而是通过调查研究写出来的。我为这本书写了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认为这本书很有必要向中国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推荐。
举起书,我对读者们说:我希望用这本书换一本我最想得到的书,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书晒出来!
一个小伙子健步走上台,我一眼就看见他手里的书是《世界是平的》。太好了!这就是我最想得到的。前不久在飞机上看到临座的人在看这本书,我等他看完就借了过来,但只看了一半就下飞机了,一直想买却没时间,今天能得到它我太高兴了!小伙子听我这么说也很兴奋,和我交换书后还要求与我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