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家教理念: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之一
我们国家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能够承担中国大业的孩子,所以大家不要把我们的孩子看成那种我的小宝贝。关爱并不意味着不给他们责任和担子,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要吃大亏,受大难的。
第三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希望的力量)。
当房屋轰隆一声忽然倒塌,人们被埋在地下,陷入一片黑暗的时候,什么能够让人们坚持下来?--希望。一个生的希望,一个一定有人会来救我的坚定信念。
在四川德阳,一个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她跟同学们都在实验室里,全被压在下面。这时候有哭声,有喊声,有来自心灵颤动的声音。这个女孩,她也觉得非常恐怖,非常害怕。忽然,她想起一个能够带给她力量的东西,于是她拿起手电筒,开始看书。老师说,这孩子是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别爱看书,连走路时都舍不得放下书。这孩子当时心中就在想,老师说过,书是有力量的。她说一个穷孩子,大山里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于是就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开始看书。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正拿着手电看书,所以救援人员感动得不得了。我们请德阳寄来这孩子的资料,她是个特别可爱,非常漂亮,学习也特别好的一个女孩子。邓清清这么镇静,是因为她心中有希望。
这次灾难中,很多被压在底下的孩子都坚信,一定有人会来救他们。这使我想起了印度洋海啸的时候,一个叫樱达的十五岁女孩。当时大水来的时候,把她们全家的房子都掀倒了,她的爸爸妈妈也已经被洪水冲走。她待在一个草房顶上,一直飘着。据她说,她当时站在那里也觉得非常恐怖,但她觉得一定要坚持住,结果一直飘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一个小镇上。这个海滩上面正好有一个森林,她一个人在森林里渡过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夜晚。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更恐怖了,一条大蟒蛇正围在她身边。恐惧之中她就想:我还活着,一定会有人来救我。她就没敢叫出声,也没敢惊动这条蟒蛇。后来有专家说,就是这条蟒蛇保护了她,一直没有伤害她。没有它,她早就被别的动物吃掉了,后来有渔船从那经过,发现了她,把她救起。这可以说是生命的奇迹,这是当时惟一一个生还者。
我们发现,当灾难到来的时候,一个人能够活下来,就是因为他有希望。所以在地震发生后,我们有很多亲人在上面呼唤,呼唤丈夫的名字,妻子的名字,孩子的名字--这声音就是希望。一定有人会来救我--这是信念,当听到声音的时候,被埋在下面的人就看到了一个希望。
我们今天的孩子真的很了不起,很多孩子在黑暗中,坚信老师们一定会来救他们,就这样坚持下来了。人的目标和希望,是人生存的动力。反过来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孩子,学习有动力吗?没有多大动力;生活有目标吗?没有明确目标。所以他们非常苦。苦啊苦啊,熬啊熬啊,他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受苦。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给爸爸妈妈学的,因为爸爸妈妈有很高的要求。
一个女孩横渡海峡,她爸爸妈妈在旁边盯着她。她一直在游,游了很久之后忽然一片迷茫,什么都看不见。她说我实在没有力气了。爸爸妈妈说马上就到了,她说我真的不行了,快把我捞起来。捞起来之后才发现,还有半米就到岸边了。女孩说:我为什么没劲了?因为看不到目标。如果能看到一点点目标,我都会有劲。所以我们在看到因为有着坚定信念而奇迹生还的事例时,一定要想想:他为什么能活下来?因为他相信我一定能活着出去,就是这个强烈的愿望让他活下来了。
当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汲取不同的力量。如果你的目标非常明确,你就会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这就叫热爱,没有热爱就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创造。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的目标,心中永远有希望。家园毁了是可以修复的;人的希望只要不毁灭,就会永远有希望。我们中华民族也不是只经历过一次磨难,我们经历的磨难多了,却从来没有失败过。我们的总书记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第四种力量:感恩的力量。
如果说感动的话,我想我们在四川受灾这几天的感动是最多的。《中国少年报》和《中国儿童报》上都登了照片,这些照片可以说是感天动地的。照片中的这个男孩大家可能都知道,他叫郎铮。这个男孩只有三岁。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就呼喊着叔叔。当叔叔把他救起的时候,发现他的左手已经骨折,等给他固定好受伤的手臂后,他立刻用右手向叔叔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拍这张照片的记者在广播里说:在孩子敬礼的一刹那,我的眼泪都出来了,泪水模糊了视线,我立刻提醒自己,我是记者,我到这里是做什么的,我立刻按下了快门。
一个孩子,在地下待了十五个小时,在他获救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救他的人敬礼。这个情景感动了多少救援的部队?又感动了多少中国的百姓?当很多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会急切地说:叔叔,我的眼睛看不见,能让我摸摸你的脸吗?我真的很感谢你。还有孩子说:叔叔,你把我救出来,我一辈子会报答你的。很多孩子露出真诚的笑容来迎接援救人员的到来,这些救援人员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四川的那些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这种感谢完全是自己内在的一种素质,不需要告诉他,跟叔叔说感谢,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感恩。
有一次看白岩松播报的实时新闻。大灾之后必要防范大的疫情,中央电视台一名奔赴一线的记者,带着口罩走在路上,遇到当地的灾民正挑着两个桶。就问其中一个挑的是什么东西。这位灾民是去领水的,所以桶里装了方便面、饼干之类的食物;又问另一位老乡,他旁边的人说是去找种子。灾后还要生产种地,这会儿菜种都该熟了,收回来明年好种上。就在这时候,旁边又过来两个农民,这边搁着酒,那边搁着腊肉,刚从地震区过来。他就跟大伙说别去了,现在余震很大,很危险。这位农民没说什么,还是坚决要去。记者也劝说了一阵,看这位老乡还是坚持,就帮他把担子扶到肩上。这位农民走了几步,忽然停住,转过头来微笑着对记者说:谢谢你们的帐篷。这位记者听了当时就哭了。白岩松问他为什么哭,记者说他没帮他做什么,他却对他道谢,而他的家人在这次地震中都失去了,他把悲伤埋在心里,却以微笑来感谢别人!
这就是四川人,从孩子到老人,都如此地懂得感谢。为什么在一刹那间,一个微笑,或是一句话,一个手势都能让人感动?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感恩的力量。而这种感恩的力量是谁培养的呢?
我们的孩子不懂得去感谢,这是今天大家普遍都在讨论的问题。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是否让孩子把感谢变成一种习惯了呢?当一个人濒临死亡的时候突然获救,他首先流露的就是感谢之情,这就是平常教育的结果变成了素质。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很多孩子不懂得感谢。他们觉得你爱我是应该的。很多孩子很无情地对父母说这样的话:谁让你把我生出来的?我又没让你把我生出来?感激之情是点点滴滴的,平时就该积累的。感激就是爱的发现,要能发现有人在爱我。有了这种发现,内心才能涌动感激之情。
有个高中的女孩,她发现,一到晚上,奶奶就要站到阳台上看星星。女孩很奇怪,就问妈妈:奶奶为什么晚上要看星星?妈妈告诉她:奶奶的家在农村,奶奶的朋友都在农村,农村的星星多。一到晚上闲下来的时候,奶奶就会想念家乡的朋友,就会看星星。女孩就说了:想他们为什么不回去呢?妈妈说:奶奶离开家乡离开朋友就是为了你。为了照顾你她才离开的。女孩一下被感动了,正好学校写作文,题目是《以××为证》,她的题目是:以星星为证。这篇作文获得了满分。一个女孩发现了这种爱的时候,她内心就涌动着感激。所以孩子要学会感谢,一定要用心灵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