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卷2
其次,我们在经过仔细考究而否认了上述两种原因之前一运动即前进运动以后,便要再把后一运动也即升降运动作为有待研究的性质来看所谓路标事例.关于这一性质,摆在面前的有三条分路.没有外水加入而有来退升降的运动,这当然只能是因为下述三条途径之一:或是从地球里部冒出水来加入其中,而又退入地球里部;或者是水的总量并无增添,而只是原水(没有量的增加)延展了或变稀了来占据较大的面积和厚度,而又把自己收缩回来;再不然的话就是既无量的增加亦无体的增大,而是原水(量和密度都照旧)被某种从上而来的磁力所引起,借感应作用而升起,然后又降落回来.我们现在可以把前两种原因撇开不谈,专来探究最后一个,就是要探究是否会有这种因感应作用或磁力吸引而起的上升现象.且看,首先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水既处在海这个槽心之中,当然就不能一下子全部升起,因为底下并没有什么东西来填补它的空洞.即即便水有这种升起的欲求,它也要被事物的黏合性或(如一般所说的)憎恶虚空的性质所阻碍,所遏抑.于是,只剩有一种情况,就是水必须只有一部分升起,并所以而在他部分有所减退.再从另一方面看,磁力既是不能够作用到整体,因此它必然是以最大的强度起作用于中心,这样就可以把海水从中心吸升起来,其余部分则必然随之而从周边下降了.
这样我们就终于来到有关这个题目的一个路标事例.倘若我们看到在退潮中水面是比较拱作圆状,水是在海心升起而从周边也即海岸低降,然而在来潮中同一水面则比较匀横,水是在恢复其原先的态势,......倘若我们看到这种情况,那么,在这一判定性事例的权威之下我们就必须认定上升系由磁力所引起,反之,假若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就不得不完全排斥这一说法.要确定这一点并不困难,只须用探绳在海峡中试验一下,看看海的中心是不是在退潮中要比在来潮中较高或较深一些.但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还一定指出(与普通的意见相反),水肯定是在退潮中升起而在来潮中降落去冲刷诸岸.
再举一例.假定所查究的性质为主动的旋转运动,尤其是要查究一下形成太阳和星星在我们眼前逐日起落的那种日转到底真是天体中的旋转运动,还是看来象在天体而实际是在地球的运动.在这里,如下所述各种情况便可算作一个路标的例子.倘若我们看到海洋中有着一些由东到西的运动,但是极其微弱而懒慢;如果我们又看到空气中亦有同样的运动而比较稍快一点,尤其在回归线之内由于旋转圈子较大之故而更易觉到;如果我们还看到一些较低彗星中也有这种动作,而且运动在这里已以是活跃而有力;倘若我们最后更看到行星中亦有这种运动,又随位置之分布而有等次之不同,距离地球愈近者其运动愈慢,距离地球愈远者其运动愈迅速,然而在恒星界中者其运动则最快;......如果我们看到上述这一系列的情况,那么我们就的确应当承认日转是真在天体中的动作,而拒绝承认它是地球的运动.因为这种由东到西的旋转运动既然是在天的最高部分最快,而且又逐层缓慢下去,最后到地球则停息下来而静止不动,那么它就很显然是纯属宇宙的运动,是由宇宙的感应作用所引起的.
再举一例.如果有待研究的性质为哲学家们所侈谈的另一种旋转运行,即与日转相拒相反的那种运动,就是说由西到东的旋转运动.旧哲学家们曾经说行星有这种运动,又说恒星界中亦有,而考白尼及其追随者还说地球亦有这种运动.我们现在要探求一下,自然界究竟是不是有这种运动,这是否人们为求计算的简化与方便和为满足那种以完整圆圈来解释天体运动的美妙概念而杜撰出来和假设出来的说法.我们的这种运行的概念是从两个现象得来的:一种现象是一个行星在其日转运动中不能返至恒星界中的原来地点,另一种现象是黄道的各极不同于世界的各极.但是这两点的确都并不能证明天界中真实有着这种运动.因为关于第一点现象,只要设想恒星超越行星而把它们遗在后面,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关于第二点现象,只要设想有一种螺旋线的运动,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所以,上述行星不能回原和运动倾向回归线这两种现象毋宁说是一次日转运动的某些变象,而不是与日转相反的或旋绕着不同的极的运行.只要人们暂时充当一下常人(抛却了天文学家们和经院学者们的一些幻想......那些人的做法一向是无理由地贬抑感官而喜爱暧昧不明的东西),谁都会最确定地认定这种运动的确是实实在在地像我所描述的那样摆在感官面前的;我有一次还曾用铁丝做过一个机器来表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