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_克利斯朵夫(八)-卷八-女朋友们-01
消息一路传开去一路改头换面.外国报纸又加上许多误会.法国报上叙述克利斯朵夫穷得没办法的时候替人把有名的曲子改成吉他琴谱,一家英国的日报却说他弹着吉他沿街卖唱.
他看到的并非全是恭维的话.那才差得远呢!因为克利斯朵夫是《大日报》所捧的,别的报纸就对他攻击了.他们的尊严,决不容许同行发现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天才,所以他们都拿他开玩笑.古耶因为抓在手里的活宝给人抢了去而很气,便写了一篇"以正视听"的文章.他亲昵的提起他的老朋友克利斯朵夫,......初到巴黎的时期,一切行动都是由他领导的.他说,没有问题,克利斯朵夫是个很有天分的音乐家,但是......(他可以这样说,因为他们是朋友),......修养不够,缺少特色,骄傲得不象话;现在人家用如此可笑的方式去奉承,去助长这种骄傲的脾气,实在是害了他,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有头脑.有眼力.有学问.好意而严正的导师,......(这是古耶的自画像).一般音乐家勉强笑着,表示极瞧不起一个有报纸撑腰的艺术家;他们装做讨厌逢迎吹拍,因为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是酸的.有些是中伤克利斯朵夫;有些是对他假装怜悯.又有些是回过头来恨奥里维......(那都是奥里维的同文).......他们素来恨他的强硬,恨他不和他们亲近.其实他这种态度是爱好孤独的成分多,厌恶他们的成分少.某几个人还隐隐约约的说他在《大日报》那些文章中间有利可图.又有几个替克利斯朵夫抱不平,责备奥里维不该把一个娇弱的,老是做梦一般的,精力不足以应付人生的艺术家,......克利斯朵夫!......推到嘈杂的节场上去,使他迷路.他们说这种办法简直把克利斯朵夫的前途给断送了:他虽没有天才,但若用功的话还能有点儿成就,现在被人家的巧言令色冲昏了头脑,岂不可怜!难道人们不能让他无声无臭的耐性工作吗?
奥里维很想告诉他们:"吃饱了肚子才能工作.谁给他面包呢?"
可是这种话是难不倒他们的.他们很可以非常清高的回答说:"这个吗,不过是小节.人是应当受苦的."
当然,高唱这种禁欲主义的都是上流社会的人.例如有人求某个百万富翁帮助一个穷艺术家的时候,那富翁回答说:"先生,穷有什么关系!莫扎特就是穷死的!"
要是奥里维告诉他们,说莫扎特只求生存,克利斯朵夫也决不肯饿死,那他们一定会觉得奥里维趣味恶劣.
克利斯朵夫被这些长舌妇的胡说八道搅得厌倦透了.他心里想这种情形是不是要永远继续下去.可是过了半个月,事情就完了.报纸上不再提到他了.但他已经出了名.人家提到他的名字,并不说:"《大卫》的作者"或"《卡冈都亚》的作者",而是说:"啊,是的,那个《大日报》上的人物!......"所谓声名,就是这么回事.
奥里维也发觉这一点,因为他看见克利斯朵夫收到大批的信,而他自己也间接收到不少:写脚本的作家,音乐会的掮客,都来招揽生意;初期的敌人摇身一变而为新朋友,特意来信表示亲善;还有妇女们忙着奇请帖来.为了报纸的特辑,人家提出许多问题来征求他的答案,例如法国人口激减问题,理想派的艺术问题,女人胸衣问题,舞台上的裸体问题,......还问他德国是不是已经到了颓废的阶段,音乐是不是已经完了等等.他们俩看了都笑起来.但尽管心里满不在乎,克利斯朵夫这个粗人也居然接受那些宴会的邀请.奥里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