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_克利斯朵夫(五)-卷五-节场-第二部

儿童资源网

约翰_克利斯朵夫(五)-卷五-节场-第二部


    克利斯朵夫看到这儿,想到了自己:"我厮杀的时候就没有这种上帝的精神."
    他把贞德的传记家笔下最美的句子反复念着:
    "不论别人如何蛮横,命运如何残酷,你还得抱着善心......不论是如何激烈的争执,你也得保持温情与好意,不能让人生的磨难损害你这个内心的财宝......"
    于是他对自己说着:"我真罪过.我不够慈悲.我缺少善意.我太严.......请大家原谅我罢.别以为我是你们的仇敌,你们这些被我攻击的人!我原意是为你们造福......可是我不能让你们做坏事......"
    因为他不是个圣者,所以只要想到那些人,他的怨恨又觉醒了.他最不能原谅的是,一看到他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法国,就教人想不到这块土地上曾经长出这样纯洁的花,这样悲壮的诗.然而那的确是事实.谁敢说不会再有第二次呢?今日的法国,不见得比淫风极盛而竟有圣处女出现的查理七世时代的法国更糟.如今庙堂是空着,遭了蹂躏,一半已经坍毁了.可是没有关系!上帝在里面说过话的.
    克利斯朵夫为了爱法国的缘故,竭力想找一个法国人来表示他的爱.
    那时正到了三月底.克利斯朵夫不跟任何人交谈,不接到任何人的信,已经有几个月之久,除了老母每隔许多时候来几个字.她不知道他害病,也没把自己害病的事告诉他.他和社会的接触只限于上音乐铺子去拿他的活儿或是把做好的活儿送回去.他故意候哀区脱不在店中的时候去,免得和他谈话.其实这种提防是多余的:因为他只碰到一次哀区脱,而哀区脱对于他的健康问题也只淡淡的提了一二句.
    正当他这样的无声无息,幽居独处的时候,忽然有天早上收到罗孙太太的一封请柬,邀他去参加一个音乐夜会,说有个著名的四重奏乐队参加表演.信写得非常客气,罗孙还在信末附了几行恳切的话.他觉得那回和克利斯朵夫的争执对自己并不怎么体面.尤其因为从那时起,他和那位歌女闹翻了,他自己也把她很严厉的批判过了.他是个爽直的汉子,从来不怀恨他得罪过的人;倘若他们不象他那么宽宏大量,他会觉得可笑的.所以他只要高兴跟他们重新相见,就会毫不迟疑的向他们伸出手去.
    克利斯朵夫先是耸耸肩,赌咒说不去.但音乐会的日子一天天的近了,他的决心一天天的跟着动摇了.听不见一句话,尤其是听不见一句音乐,使他喘不过气来.固然他自己再三说过永远不再上这些人家去,但到了那天,他还是去了,觉得自己没有骨气非常惭愧.
    去的结果并不好.一旦重新走进这个政客与时髦朋友的环境,他马上感到自己比从前更厌恶他们了:因为孤独了几个月,他已经不习惯这些牛鬼蛇神的嘴脸.这儿简直没法听音乐:只是亵渎音乐.克利斯朵夫决意等第一曲完了就走.
    他把所有那些可憎的面目与身体扫了一眼.在客厅的那一头,他遇到一对望着他而立刻闪开去的眼睛.跟全场那些迟钝的目光相比,这双眼睛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朴实的气息使他大为惊奇.那是畏怯的,可是清朗的,明确的,法国式的眼睛,望起人来那么率直:它们自己既毫无掩饰,你的一切也无从隐遁.克利斯朵夫是认识这双眼睛的,却不认识这双眼睛所照耀的脸.那是一个二十至二十五岁之间的青年,小小的个子,有点儿驼背,看上去弱不禁风,没有胡子的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头发是栗色的,五官并不端正而很细腻,那种不大对称的长相使他的神气不是骚动,而是惶惑,可也有它的一种魅力,似乎跟眼神的安静不大调和.他站在一个门洞里,没人注意他.克利斯朵夫重新望着他;那双眼睛总是怯生生的,又可爱又笨拙的转向别处;而每次克利斯朵夫都"认得"那双眼睛,好象在另外一张脸上见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