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_克利斯朵夫(五)-卷五-节场-第一部

儿童资源网

约翰_克利斯朵夫(五)-卷五-节场-第一部


    克利斯朵夫怯生生的想谈谈音乐.可是这些文人中没有一个音乐家.他们心里认为音乐是一种低级的艺术.近年来音乐风行一时,未免使他们暗中着恼;但既然它走了运,他们也就装做很关心.有一出最近的歌剧,他们尤其谈得上劲,差不多认为有了这歌剧才有真正的音乐的,至少也得说是开了音乐的新时代.他们的愚昧无知与冒充风雅的脾气最适宜接受这种思想,因为那可以使他们无须再知道下文.歌剧的作者是个巴黎人,......克利斯朵夫还是初次听到他的名字,......有几个人说他把以前的东西全部推翻了,把音乐整个儿革新了,重新创造过了.克利斯朵夫听了直跳起来.他巴不得真有天才出现.可是这种一举手就把"过去"推倒了的天才,那还了得!好厉害的家伙!怎么能有这等神通呢?......他要人家解释给他听.那些人既说不出理由,又给克利斯朵夫问个不休,便把他交给他们一群中的音乐家,那位大音乐批评家丹沃斐.古耶.而他立刻和克利斯朵夫提到七度和弦九度和弦一类的名词.(近代音乐之和声,除常用四度五度和弦之外,亦多用七度九度;故此处讥人侈言七度九度为表示自己懂得近代音乐.古耶所懂的音乐实际和史迦那兰所懂的拉丁文差不多......
    "......你不懂拉丁文吗?"
    "不懂."
    "(兴高采烈的)Cabricias,arci thuram,catalamus,singulariter......bonug,bona,bonum......"(典出莫里哀喜剧《非做不可的医生》.史迦那兰冒充医生,至病家诊病,知主人不懂拉丁文,乃信口胡诌,首四字纯出杜撰;后数字则从初级拉丁课本上随意拾缀而来,根本不成句,无意义可言.见原剧第二幕第四场.此典在法国已为家喻户晓之成语."你懂拉丁文吗?"一语,常为讹诈外行之意.)
    一朝遇到了一个"真懂拉丁文"的人,他就小心谨慎的躲到美学中去了.在那个不可侵犯的盾牌后面,他把不这桩公案以内的贝多芬,瓦格纳,和所有的古典音乐都攻击得体无完肤(在法国,要恭维一个音乐家,非把一切跟他不同的音乐家尽行打倒,做他的牺牲不可).他宣称新艺术已经诞生,过去的成规都被踩在脚下了.他提到一种音乐语言,说是巴黎音乐界的哥仑布发见的;这新语言把全部古典派的语言取消了,因为一比之下,古典音乐已经成为死语言了.
    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对这个革命派音乐家暂时取保留的态度,预备看过了作品再说;一方面也对大家把全部音乐作牺牲而奉为音乐之神的家伙大为怀疑.他听见别人用亵渎不敬的语气谈论昔日的大师,非常愤慨,可忘了自己从前在德国说过多少这一类的话.他在本乡自命为艺术叛徒,为了判断的大胆与直言无讳而激怒群众的,一到法国,一听最初几句话,就发觉自己头脑冬烘了.他很想讨论,但讨论的方式很不高雅,因为他不能象一般绅士那样只提出论证的大纲而不加说明,却要以专家的立场探讨确切的事实,拿这些来跟人麻烦.他不惮进一步的作技术方面的研究;而他愈说愈高的声音只能教上流社会听了头痛,提出的论据与支持论据的热情也显得可笑.那位批评家赶紧插一句所谓俏皮话,结束了冗长可厌的辩论,克利斯朵夫骇然发觉原来批评家对所谈的问题根本外行.可是大家对这个德国人已经有了定论,认为他头脑冬烘,思想落伍;不必领教,他的音乐已经被断定是可厌的了.但二三十个眼神含讥带讽的,最会抓住人家可笑的地方的青年,那时又都回头来注意这个怪人,看他挥着瘦小的胳膊和巨大的手掌做出许多笨拙而急剧的动作,睁着一双愤怒的眼睛,尖声尖气的嚷着.原来西尔伐.高恩特意要教朋友们看看滑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