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_克利斯朵夫(一)-卷一-黎明-第二部

儿童资源网

约翰_克利斯朵夫(一)-卷一-黎明-第二部


    倘使人家要他安静,那末干吗奏那些鼓动他的曲子呢?在那些乐章中,有飞奔的马,刀剑的击触,战争的呐喊,胜利的欢呼,人家倒要他跟他们一样摇头摆脑的打拍子!那他们只要奏些平板的幻想曲,或唠叨了大半天而一句话也没说的乐章就得了.这类东西在音乐中有的是,例如戈尔德马克(卡尔.戈尔德马克(1830—1915),匈牙利作曲家,作品有歌剧《萨巴女王》.《炉边的蟋蟀》等.)的那一阕,刚才老钟表匠就很得意的说:"这个很美.一点也不粗糙.所有的棱角都给修得圆圆的......"那时孩子就迷迷糊糊的很安静了.他不知道人家奏些什么,到后来甚至听不见了;但他很快活,四肢酥软,在那里胡思乱想.
    他的幻想可并不是什么连贯的故事,而是没头没尾的,他难得看到一幅清楚的形象:母亲做着点心,用万刮去手指上的面糊;......或是隔天看见在河里游泳的一只水老鼠;......再不然是他想用柳条做的那根鞭子......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会想起这些!......他往往是一无所见,可是明明觉得有无数的境界.那好比有一大堆极重要的事,不能说或不必说,因为是人尽皆知的,从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其中有些是凄凉的,非常凄凉的;但绝对没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种难堪,也并没有象克利斯朵夫挨着父亲的巴掌,或是羞愤交加的想着什么委屈的时候那种丑恶与屈辱:它们只使他精神上感到凄凉静穆.同时也有些光明的境界,散布出欢乐的巨流,于是克利斯朵夫想道:"对啦,......我将来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他完全不知道所谓这样的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说这句话;但他觉得非说不可,觉得那是极明显的事.他听到一片海洋的声音,就在他身旁,只隔着一道砂堤.这片海洋是什么东西,要把他怎样摆布,克利斯朵夫连一点观念都没有.他只意识到这海洋要从堤岸上翻过来,那时......啊,那时才好呢,他可以完全快乐了.只要听着它,给它宏大的声音催眠着,一切零星的悲痛与耻辱就都能平复下来;固然这些感觉还使他伤心,可是再没有可耻与侮辱的意味: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差不多是甜美的了.
    平庸的音乐往往使他有这种醉意.写作这类东西的人是些可怜虫,一无所思,只想挣钱,或是想把他们空虚的人生编造一些幻象,所以才依照一般的方式......或为标新立异起见而全然不照方式......把音符堆砌起来.但便是一个伧夫俗物所配制的音乐,也有一股强烈的生命力,能把天真的心灵激发出狂风骤雨.甚至由俗物唤引起来的幻想,比那些使劲拖曳他的强有力的思想更神秘更自由:因为无意义的动作与废话并不妨害心灵自身的观照......
    孩子这样的躲在钢琴后边物我两忘,......直到他忽然觉得蚂蚁爬上他大腿的时候,才记起自己是个小孩子,指甲乌黑,把鼻子望墙上轻轻挨着,双手攀着脚的小孩子.
    曼希沃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他把他打量了一会,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没有问题,他一向认为这孩子将来不过是个乡下人,跟他母亲一样."可是试一下又不破费什么.喝,这倒是一个机会!他将来可以带着他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曼希沃老想在自己的行为中发掘出一点高尚的成分,而发掘不出的时候是难得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