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二卷
"她真够走运的,"阿尔贝蒂娜道,"这正是她的法文老师叫她在这做过的一个题目!"
希塞尔写的索福克勒斯致拉辛函,是这样开头的:
亲爱的朋友,
至今无缘与您相识,冒昧致函,乞谅.新作《阿达莉》岂不表示您对拙作已进行过充分研究?您不仅通过悲剧中主角或主要人物之口道出诗句,且为合唱队写出了精彩诗句.请允许我毫不阿谀奉承地告知于您,据说在希腊悲剧中这合唱队尚可应付,但在法国,此乃地地道道之创举.何况您的天才如此精雕细刻,如此敏税,如此迷人,如此细腻,如此高尚,已达炉火纯青地步,本人向您致贺.阿达莉,若阿德等人物,您之对手高乃依均无法超出其右.性格粗犷,情节简单.有力.此悲剧并不以情爱为机关,我向您致以真诚赞美.最有名的格言亦非永远最正确.我向您引证的例子便是;
对这一激情动人的描绘,
是打动人心的最可靠之路(布瓦洛:《诗艺》,第三章.).
您表明您的合唱队所洋溢的宗教情感并非无法打动人心.广大观众会晕头转向,真正的行家则会给您以公正评价.谨致衷心祝贺并致崇高敬意.
阿尔贝蒂娜朗读过程中,双眸不断闪动,熠熠生辉:"真要叫人相信,她这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念完以后,她大叫起来,"我从不相信希塞尔能下出这样的蛋来!还有她引的诗句!她是到什么地方去偷来的呢?"
接着,阿尔贝蒂娜钦佩的对象换了,这是真的,但是她的佩服之情有增无减.在安德烈谈话整个过程中,她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赞佩之情不停地叫她"眼睛瞪得要掉下来".安德烈年龄最长,本事也最大,别人要听听她的意见.她首先带着某种讽刺口吻谈到希塞尔的作业,继之,又用难以掩饰真正严肃的轻佻表情,以自已的方式重写了那封信.
"还算是不错,"她对阿尔贝蒂娜说,"不过,如果我处在你的地位,人家给我也出这个题目......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经常出这道题......我就不这么做.我怎么做呢?首先,如果我是希塞尔,我可不那么一下子就冲动起来,我首先在另外一张纸上列出我的提纲.第一行,提出问题,展开主题;然后,要放在发挥部份的大概意思;最后,评价,文体,结论.这样,从要目一看,就知道思路如何.蒂蒂娜(阿尔贝蒂娜的爱称.),主题刚一展开,或者你更喜欢,既然这是一封信,可以说一入题,希塞尔就干了蠢事.索福克勒斯给一个十七世纪的人写信,他不应该写:'亲爱的朋友,."
"确实,她本应该叫索福克勒斯说:'亲爱的拉辛,,"阿尔贝蒂娜充满激情地大叫起来,"这样就好多了."
"不对,"安德烈用有点讽刺嘲笑的口吻回答道,"她应该写:'先生,.同样,结尾的地方,她本应找到诸如,'先生(最多是"亲爱的先生"),恕我直表敬意,臣仆谨拜,这一类的字眼.另一方面,希塞尔说在《阿述莉》中合唱队是创举.她把《爱丝苔尔》忘了,还有两出不太著名的悲剧,今年教师正好分析了这两部悲剧.所以,只要提到这两部悲剧,这是老师喜爱的话题,就可以确有把握考取.这两部戏是罗贝.加尼埃的《犹太女人》和蒙克莱斯基安的《饶命》(古希腊悲剧诗人的作品,例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的剧本(剧中均有合唱队),于十六世纪上半叶相继译成法文.1553年,艾提安.若代尔创作了《被俘的克丽欧巴特尔》,开法国带合唱队的悲剧先河.罗贝.加尼埃及蒙克莱斯基安走的是同一路子.这两个剧本与《爱丝苔尔》为同一题材:犹太人的痛苦遭遇.罗贝.加尼埃(1544—1590)于1583年写成《犹太女人》,是一个复仇故事.蒙克莱斯基安(1575—1621)的剧本《饶命》于1601年写成,情节与《爱丝苔尔》十分相近.)."安德烈道出这两个戏名,掩饰不住善意的比别人高出一头的情感,这种感情通过微微一笑表现出来,且是优美动人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