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二卷

儿童资源网

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二卷


  从各首《夜诗》中,他只记得这几句:
    在哈佛尔,面对大西洋,
  在威尼斯,可怕的丽都旅馆,
  苍白的亚德里亚姑娘,
  死在一坟墓的青草上.(这是《十二月之夜》中的一段,亦为缪塞作.)
  对于发自内心信任而佩服的某个人,人们满怀钦佩之情收集.引用一些句子,实际上这些句子还不如人们发挥自己的天才写出来的东西.可是对后者,人们却严厉地拒绝接受.一位作家在一本小说中,借口真实,使用了一些"词",一些人物,在有血有肉的总体中,这些词.这些人物反倒构成死沉的重物,平庸的部分,实际情形亦是如此.圣-西蒙笔下的人物肖像,他自己并不欣赏,却非常精采;而他认为迷人的笔触,他了解的聪敏过人的人,却很一般,抑或变成了无法理解的人.关于戈尼埃尔夫人(戈尼埃尔夫人(1605—1694),据说非常机敏风趣,她在巴黎的沙龙十分著名.她说的那些笑话,当时在社交界广为流传.)或路易十四,他写的那些文字,本人是不屑于去杜撰的,却如此细腻或如此生动.这种现象值得提出,在许多作家身上也同样存在.对此有各种解释,此刻我们记住下面这一种解释也就足够了:这是因为在"观察"的精神状态中,人们远远低于创作时的水平.
  所以,我的伙伴布洛克与他那比儿子落后四十年的老子完全是一个模子塑造出来的,他讲些莫名其妙的轶事,放声大笑.外露的真正的老布洛克也是那样,他一面放声大笑,一面将最后一句话重复两.三次以便使听众完全品出那故事的味儿来.他的儿子此时也放声大笑,总是这样在餐桌上对父亲的故事表示敬意.就这样,小布洛克道出最富有智慧的事情,显示出他从自己家中得来的财富.此后,他又第三十遍道出几句俏皮话.这种俏皮话,老布洛克是只在非常隆重的日子才往外拿的(同时还有他的燕尾服),那就是小布洛克带来一个什么人,值得向这个人炫耀一番:他的什么老师啊,门门得奖的一个"同学"啊,或者像那天晚上那样,圣卢和我啊......例如他说:"一位了不起的军事评论家,提出了种种证据,由于某种不可置辩的原因,大作文章地演绎出日俄战争中,日本必败,俄国人必胜."(此处事件发生时间有误,因日俄战争发生在1904—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战败.)或者说:"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在政界中被认为是一位大金融家,而在金融界中被认为是一位大政治家."这一类的笑话还可以换成关于罗特希尔德男爵的故事和鲁弗斯.以色列军士的故事.用模棱两可的方式将这些人物搬上舞台,暗示布洛克先生对这些人本人都认识.
  我自己也上了当.从老布洛克谈论贝戈特那模样看,我也相信了贝戈特是他的一位老朋友.而实际上,所有的名人,老布洛克都是"并不相识"地认识,即在剧场里,在马路上,远远看见过他们.此外他还想象,以为他自己的面孔.名字.人品对那些人来说并不陌生,那些人看见他的时候,常常不得不控制自己隐隐要与他打招呼的欲望.上流社会的人,因为认识有才华的人,第一流的人,他们接待这些人共进晚餐,却不因此就对他们更了解.但是如果在上流社会中稍微过上几天,这个社会中居民的愚蠢就会使你希望生活在那个"并不相识"地认识人的默默无闻的阶层中,使你想象他们有许多智慧.我在谈到贝戈特时,马上就体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