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一卷
父亲不再提我的"外交官职业",母亲似乎不太满意.我认为她感到遗憾的不是我放弃外交,而是我选择文学,因为她最关心的是用一种生活规律来约束我那喜怒无常的情绪."别说了,"父亲大声说,"干什么事首先要有兴趣.再说他不再是孩子,他当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恐怕很难改变.他明白什么是他生活中的幸福."将来的生活幸福还是不幸福,暂且不谈,当晚我便由于父亲这番让我自己作主的话而感到烦恼.父亲突如其来的和蔼往往使我想扑过去亲吻他胡子上方红润润的脸颊,仅仅怕惹他不快我才不这样做.我好比是一位作者,他认为自己的遐想既然出于本人之手,似乎价值不大,但出版商竟然为它们挑选最上等的纸张,并且可能采用最佳字体来印刷,这不免使他惶惶然.我也一样,我问自己我的写作愿望确实如此重要,值得父亲为此浪费这么多善意吗?他说我的兴趣不会改变,我的生活将会幸福,这些话在我身上引起两点十分痛苦的猜想.第一点就是我的生活已经开始(而我每天都以为自己站在生活的门槛上,生活仍然是完整的,第二天凌晨才开始),不仅如此,将来发生的事与过去发生的事不会有多大差别.第二点猜想(其实只是第一点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我并非处于时间之外,而是象小说人物一样受制于时间的规律,而且正因为如此,当我坐在贡布雷的柳枝棚里阅读他们的生平时,我才感到万分忧愁.从理论上说,我们知道地球在转动,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觉察,我们走路时脚下的地面似乎未动,我们坦然安心地生活.生活中的时间也是如此.小说家为了使读者感到时间在流逝,不得不疯狂地拨快时针,使读者在两分钟内越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一页书的开始,我们看见的是满怀希望的情人,而在同一页的结尾,他已是八旬老翁,正步履蹒跚地在养老院的庭院里作例行的散步,而且,由于丧失了记忆,他不理睬别人.父亲刚才说"他不再是孩子,他兴趣不会变了"等等,这些话使我突然间看到时间中的我,使我感到同样的忧愁,我虽然尚不是养老院里智力衰退的老头,但仿佛已是小说中人物.作者在书的结尾用极其残酷的.冷漠的语调说:"他越来越少离开乡间,终于永远定居乡间."等等.
这时,父亲唯恐我们对客人有所指责,便抢先对妈妈说:
"我承认诺布瓦老头,用你的话说,有点迂腐.他刚才说对巴黎伯爵提问会不成体统,我真怕你会笑出来."
"你说到哪里去了,"母亲回答说,"我很喜欢他,他地位这么高.年龄这么大,还能保持这种稚气,这说明他为人正直又颇有教养."
"不错.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机警和聪明,这一点我最清楚,他在委员会上判若两人,"父亲抬高嗓门,他很高兴德.诺布瓦先生受到母亲的赞赏,并且想证明他比她想象的还要好(因为好感往往抬高对方,揶揄往往贬低对方),"他是怎么说的......'王公们的事情难说......,?"
"对,正是这样.我也注意到了,他很敏锐,显然他的生活经验很丰富."
"奇怪,他居然去斯万夫人家吃饭,而且还在那里遇见了正派人,公职人员.斯万夫人是从哪里弄来这些人的呢?"
"你没注意他那句俏皮话吗?'去那里的似乎主要是男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