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三十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三十章

    ......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能不能产生和怎样才会产生作战双方都不是进攻者的战争,即双方都只有消极意图的战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最后一篇中详细研究.在这儿我们没有必要研究这种矛盾现象,因为对每个战区来说,我们只有从它和整体的关系中,才可以找到解释这种矛盾的各种理由.
    然而,不但在不求决战的战役中没有必然的决战焦点,而且在战史上我们还可以看见许多这样的战局,在这些战局中并不是没有进攻者,即并不是没有积极意图,只是积极意图很弱,致使进攻者不是不惜任何代价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他并不一定进行决战,而只满足于当时情况有可能提供的利益.在这种战局中,进攻者或者是不追求任何确定不移的目标,而只想获得时间给他提供的利益,或者尽管有一个目标,但只在有利的情形下才去追求它.
    这样的进攻者离开了向目标前进的严格必然性,差不多象一个流浪汉那样在战局中游荡,左顾右盼地企图偶然地拣到廉价的果实.这样的进攻和防御没有多大差别,因为防御的统帅也可以摘取这样的果实.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打算在《进攻》篇中对这种战局作进一步的哲学的考察,在这里只提出一个结论:在这种战局中,不论是进攻者还是防御者都不求决战,因此决战不再像拱门上的拱心石一样是一切弧线的终点,不再是所有战略行动全归向的终点.
    只要我们读过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战史,我们便能知道,这种战局不是一般地占多数,而是多到这样的地步,以致其他类型的战局倒好象是例外.即使将来这种情况会有变化,没有问题,这种战局依然是很多的.因此,我们在研究战区防御时必须考虑这种战局.我们在这儿就想指出这种战局的最显著的特点.现实中的战争多半处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中间,有时接近这种,有时接近那种,所以我们只有考察这种种特点产生的阻力所引起的战争的绝对形态的变化,才能够看到这些特点的实际作用.我们在本篇第三章里已说过,等待是防御优于进攻的最大优点之一.在实际生活里原本很少能作到一切行动都符合实际情况,在战争里,便更难作到了.由于人的认识不完善,因为人们害怕不利的结局,由于影响行动发展的偶然事情很多,常常有许多按当时情况说应该发生的行动其实并没有发生.在战争中同在人类其他活动中比较起来,人的认识显得很不完善,人们会遇到更大的危险和更多的偶然现象,所以,战争中的贻误(假如我们可以这样说的话)也必然要多得多.这正是防御者可以坐得其利地获得果实的好地方.我们将占领地区在作战上特别的重要意义同这一经验结合起来,便产生了"占有者得利"这条原则,这条法则在和平时期的斗争中即诉讼中也被看作是神圣的原则,正是这个原则替代了决战(在以打垮敌人为目的的所有战争中决战是整个行动的焦点).这个原则起非常大的作用,自然,不是说它能引起行动,而是说它能给不行动,给为不行动服务的所有行动提供依据和理由.只要不能寻求和不能期待决战,便没有理由舍弃任何一点国土,因为只有在决战中为了换取某种利益,才可以放弃某些国土.所以,防御者总是想要保住即掩护住所有的国土,或者尽可能多地保住就是掩护住国土,而进攻者则力求占领在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所能占领到的一切,也就是尽可能多地占领对方的国土,在这儿我们只谈前者.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