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三十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三十章


    防御者没有派军队掩护的地方,都可以被进攻者占领,这样,等待的利益便转为进攻者所有.所以,防御者总是力图直接掩护一切地方,并等待敌人来进攻掩护部队.
    在深一步探讨防御的特点之前,我们必须把《进攻》篇中进攻者在不求决战时通常追求的目的先提出来说说.这些目的是:
    (1)在不实行决战的情况下,占领对方大片的国土.
    (2)在上述同样的条件下,夺取大仓库.
    (3)占领没有掩护的要塞.尽管围攻要塞是一种比较艰难的.常常要付出很大力量的行动,可是,它不会带来什么灾祸,因为人们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可以放弃这一行动而不致受到重大的实在损失.
    (4)最后,进行意义有限的胜利的战斗.进行这种战斗无需冒很大的危险,可也不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这种战斗在整个战略纽带上不是具有很大结果的部分,它是为了战斗而进行的战斗,或者是为了获取战利品还有为了赢得军人的荣誉而进行的战斗.当然,为了这样的目的,人们便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发动战斗,而只会等待偶然出现的有利的时机,或者通过巧妙的行动来创造这种机会.
    针对进攻者的这四个目的,防御者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1)将军队配置在要塞前面掩护要塞;
    (2)扩大防御正面以便保护国土;
    (3)如果正面的宽度不足以掩护国土,则通过向侧方行军,马上赶到敌人前面去拦截敌人;
    (4)避免进行不利的战斗.
    很明显,防御者采用前三种手段的目的如下:让敌人采取主动,而自己充分利用等待的利益.这种意图是完全符合事物性质的,一概地否定它是十分愚蠢的.决战的可能性越小,这种意图就越强.虽然从军事行动的表面上来看,在战局的一些不起决定作用的小规模行动中,活动常常还相当活跃,但是上述意图却永远是这种战局的最深的基础.无论是汉尼拔还是非比阿斯,不论是腓特烈大帝还是道恩,只要不追求决战也不等待决战,便都遵循这一原则.至于第四种手段,则是为前三种手段服务的,是它们的不能或缺的前提条件.
    如今,我们想对这几种手段作较详细的研究.
    防御者为了掩护要塞不受敌人攻击而将自己的军队配置在要塞前面,这乍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合理,似乎是一种多余的举动,因为修筑要塞的目的便是为了让它独立地抵抗敌人的进攻.不过,在现实里面我们却看到这种措施出现过千万次.在作战中就是这样,最普通的事情往往看来也是最难理解的.但是,有谁敢于仅仅根据这种表面上的矛盾,就把千万次出现的情况全说成是不对的呢?这种现象既然一再反复出现,就证明它一定有一个深远的原因.这个原因便是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们精神上的柔弱.
    假如我们把军队配置在要塞前面,那么敌人不打败我们的军队就不能进攻要塞.一次会战便是一次决战,如果敌人不寻求决战,那么他就不会发起战役,这样,我们就不用会战这把剑也可以保住自己的要塞.所以,当我们估计敌人不一定寻求决战时,就要等待敌人发动决战,因为敌人很可能是不想决战的.如果事实和我们的估计相反,敌人准备朝我们发起进攻,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采用退到要塞后面这个手段.因为我们可以采用这一手段,所以把军队配置在要塞前面就更没有什么危险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付任何代价地维持现状的巨大可能性决不会带来丝毫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