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三十章
假如我们把军队配置在要塞之后,那么我们就恰好给进攻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目标.如果要塞不很大,那么进攻者即使毫无准备,无论怎样也是会围攻它的.为了不让敌人攻占要塞,我们便必须赶去增援,这样一来,我们的行动就成为积极的和主动的,原本在向自己的目标前进的围攻要塞的敌人却反而成了占有者.经验告诉我们,事情必定是这样转变的,这是事物性质决定的.我们已说过,进行围攻并不一定会遭到灾祸.甚至通常不敢发起会战的,最不果断.最软弱.最消极的统帅,只要可以接近要塞,也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围攻,纵使他只有野炮,他也会进行围攻,因为在最不利的情形下,他可以放弃这个行动而不能受到实际的损失.另一方面,大多数要塞只要被围,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可能被进攻者用强攻或某种特殊手段攻破,因此防御者在估计可能发生的情况时,绝不可忽略这些.
将这两种情况对比一下,防御者当然会认为,在较好的条件下进行会战,不如根本不进行战役有利.所以在我们看来,将军队配置在要塞前面这种习惯的作法是很自然和十分简单的.腓特烈大帝用格洛高要塞抵抗俄国军队,用希维得尼察.尼斯和德累斯顿等要塞抵抗奥地利军队时几乎都依循了这个习惯.但是贝费恩公爵在布勒斯劳采用这种方法时却失败了.如果当时他把军队配置在布勒斯劳后面,也许就不会遭到攻击.可是,当腓特烈大帝不在布勒斯劳时,奥地利军队是占据优势的,只有腓特烈大帝来到布勒斯劳,奥军才会失去这一优势,这种情形表明,在布勒斯劳进行决战决不是不可能的.所以,普鲁士军队在布勒斯劳的配置地点是不适合的.如果贝费恩公爵不是害怕奥军炮击布勒斯劳这个存有储备品的要地(如果遭到炮击,他就会受到在这种情况下决不会公正地考虑问题的国王的严格责备),他一定会将军队配置在布勒斯劳的后面.对于公爵企图通过占领布勒斯劳前面的筑垒阵地保住要塞的作法,人们在事后是不应该横加指责的,因为,卡尔.冯.浴林公爵在那时很可能只满足于占领希维德尼察,在可能受到普鲁士国王进攻的情况下,他也很可能停止前进.所以,对于贝费恩公爵来说最好的办法应当是不进行真正的会战,当奥军开始进攻时就把军队撤到布勒斯劳后面,这样,既可以得到等待的利益,又会碰到很大的安全.
在这儿,我们给防御者把军队配置在要塞前面的做法找到了一个重要而有力的理由,并且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尽管这样,我们仍需要提出一个次要的但更为直接的理由,不过,仅仅这个理由是不够有力的,所以它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理由就是军队常常要利用最近的要塞作为储备品的仓库.这种作法既方便又有很多好处,因而一般说统帅都不愿意从较远的要塞运来必需品,或将必需品放置在没有防御工事的地方.既然要塞变成了军队的仓库,那么,在某些情况下把军队配置在要塞前面便是完全必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十分自然的.但是,我们清楚地看到,容易被一些没有远见的人过分重视的这个直接的原因并不足以解释已经出现的全部情况,而且也不是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理由.
不通过会战就夺取一个或几个要塞,是不要求大规模决战的所有进攻者的十分自然的目的,而防御者的主要任务则在于阻止敌人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我们看到,在有许多要塞的战区内,差不多一切运动都是围绕这些要塞进行的,进攻者运用各种计谋力图出敌不意地接近某一要塞,防御者则力图通过有准备的运动很快地阻拦敌人接近要塞.从路易十四起到萨克森元帅止,差不多在所有的尼德兰战局中都贯穿着这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