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三十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三十章


    (2)去敌占区进行牵制性袭击和游击活动;
    (3)在有利的情形下,攻击敌人的单独的部队和防哨,甚至攻击敌军的主力,或者只对这些目标进行胁迫.
    上述第一种手段在全部这样的战争中始终是有效的,但它是暗暗地.在某种程度上完全隐蔽地起作用的.假如防御者的所有良好阵地都能使敌人对交通线可能受到的威胁有所顾虑,那么它就发挥了绝大部分的效果.我们在上面已经谈过,在这么一种战争中,给养问题对防御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这里对进攻者来说也是这样.因此,战略上的大部分措施都是根据是否会遭到敌人的攻击这一想法确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讨论进攻时仍要谈到.
    不但通过选择阵地对敌人交通线实行一般的威胁(它象力学上的压力一样,暗暗地在起作用)属于这种防御的范围,并且用部分兵力真正进攻敌人的交通线也属于这个范围.不过,要想让这种行动获得好处,必须在交通线的状况.地形的性质或军队的特点等方面具有适合于采取这一行动的具体条件.
    为了进行报复和掠夺,或者为了取得某些利益而在敌占区去进行的游击行动,本来不是防御手段,而是真正的进攻手段.但是游击活动通常和真正的牵制性攻击的目的结合在一起,而牵制性攻击是以减少同我们对峙的敌军兵力为目的的,因此游击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真正的防御手段.不过,牵制性攻击也可用于进攻,它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进攻手段,因此我们认为在下一篇再仔细讨论这个问题比较合适.在这里提到它,只是为了把防御者在战区内可能运用的一切小规模的进攻手段全列举出来.但是我们在这里必须指出,牵制性攻击的规模和作用可以大到让全部战争具有进攻的姿态,因此获得进攻的荣誉.1759年战局开始前,腓特烈大帝向波兰.波希米亚.弗兰肯等地采取的行动就是如此.这一战局本身显然是纯粹的防御,可是到敌占区进行的袭击赋予它以进攻的性质,这种性质可能因为进攻的精神影响而具有特殊的价值.
    当进攻者轻率行动,在某些地点暴露出自己的弱点时,防御者可以将攻击敌人的单独部队或主力当作整个防御的必要的补充手段.这种行动只能在这种条件下实施,但是,在这里同对敌人的交通线采取行动时相同,防御者也可以朝进攻的领域前进一步,而且和敌人一样,把伺机进行有利的战斗作为特殊的企图.要想在这种行动中取得一定的成果,防御者或者必须拥有明显优势的兵力(普遍说来,这一点是不符合防御的性质的,但也是有可能做到的),或者必须具备卓越的方法和才能,能让自己的部队较为集中,并能加强部队的活动和运动,来补救因为部队集中而在其余地方出现的不利情况.
    七年战争中的道恩是前一种情况的很好例子,腓特烈大帝则是后一种情况的例子.我们看到,道恩几乎总是在腓特烈大帝过分大胆和轻视他的时候发动进攻,他在霍赫基尔希.马克森和兰德斯胡特就是如此.与之相反,我们看到,腓特烈大帝几乎不断地进行运动,力图以自己的主力消灭道恩的这一个或那一个单独的部队,但因为道恩既拥有优势兵力又特别小心谨慎,所以,腓特烈大帝成功的时候很少,起码成果是不大的.然而,我们不能认为腓特烈大帝的努力是毫无作用的.事实上,这种努力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很有效的抵抗,因为敌人为了避免进行不利的战斗便会被迫处于小心和紧张的状态,这样,敌人本来可以用来进攻的一部分力量就给抵消掉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1760年的西里西亚战局,当时道恩和俄国军队正是出于惟恐有时在这里.有时在那里遭到普鲁士国王的攻击或者被击溃,才不敢前进一步.谈到这儿我们认为,关于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的主导思想.最重要的手段和整个行动的依据等一切问题全已经谈到了.我们主要是将这些问题列举出来,使读者了解整个战略活动的全貌,至于它们的具体措施,比如选择阵地.行军等等,我们在前面已经比较详细地探讨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