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十四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十四章


    就地征粮这种制度作为基础的战争,比纯粹采用仓库供给制度的战争有极大的优越性,相形之下,后一种战争好象是另一种样子的工具了.因而现在没有一个国家敢用后一种战争对抗前一种战争.即便一个愚昧无知的陆军大臣,无视这种关系的普遍的必然性,在战争开始时仍然用旧的给养方法维持军队,统帅在现实中也会放弃这种方法,自然而然地采用征收的方法.假如人们再考虑到,仓库供给制度需要庞大的费用,必定会缩小军备的规模,减少军队的人数(因为任何国家的财力都不会是绰绰有余的),那么,除了交战双方通过外交途径来达成协议(这只能看作是概念游戏),这种给养制度是没有可能实现的.
    所以,今后的战争在开始时多半都要采取征收的方法.当然,这个或者那个政府也可能采用复杂的给养制度作为这种方法的补充,减轻地方的负担等等,可我们在这里不谈这些,我们只想指出,政府能作的事是不多的,因为在这样的时刻,第一考虑的常是最迫切的需要,而复杂的给养制度并不属于这种最迫切的需要之列.
    但是,假如战争就其成果来说没有像其性质所规定的那样彻底,就其运动来说没有像其性质所规定的那么广泛,那么,采取征收的方法将使军队所在地区的力量枯竭,以致于只得被迫缔结和约,或必须采取措施减轻地方负担,由军队本身建立独立的给养组织.拿破仑统率的法国军队在西班牙时就曾经被迫由军队本身携带给养.但是,最常见的还是被强迫缔结和约.在大多数的战争中,国家的力量急速地消耗,以致这些国家都不愿花费浩大的费用进行战争而宁愿讲和.因此,这也是促使现代战争持续时间减少的原因之一.
    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想全盘否认用旧式给养制度进行战争的可能性,如果交战双方根据各种情况应该采取旧式制度,以及在其他条件下容许采取旧式制度,那么这种制度也许会再度出现.但是,我们决不能认为这种给养方式是合理的制度,它只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决不是从战争的本义中出现.我们更不能因为这种办法比较仁慈一些,就认为它可以使战争趋向完善,因为战争本身就不是什么仁慈的行为.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在富庶和人口稠密的地区总比在贫瘠和人烟稀少的地区容易取得给养,这是非常自然的.我们在这里提出人口疏密的问题,是因为它同当地现有的存粮有两方面的关系:第一.在消费多的地方,储存也肯定多;第二.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生产也比较多.当然,在这方面,工业工人居多的地区是例外,尤其是位于山谷之中.周围土地非常贫瘠的工人居多的地区(这种情况是较多的)更是如此.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人口稠密的地区总比人烟稀少的地区易于满足军队的需要.住有四十万人的四百平方普里的地区,即使土地很肥沃,一定不如住面积二百万人口的四百平方普里的地区容易供养十万人的军队.况且,在人口非常稠密的地方,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也较发达和便利,运输工具也较多,商业交易也较容易和可靠.总而言之,在弗郎德勒供养一支军队要比在波兰容易很多.
    这样,有着很多吮吸器官的战争就最喜欢在交通要道.人口众多的城镇.富饶的河谷或水路通航的海岸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