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十四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十四章


    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前一种给养方法利用地方的运输工具和当地的面包房,因此,军队废除了几乎经常阻碍作战的.庞大的运输队.
    现在的军队固然不能完全没有给养辎重,可给养辎重已经少得多了,而且多半只是用来运载当日剩下的.供第二天使用的粮食.在现代也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时,军队就必须使用庞大的辎重队,而且必须要携带野战面包房.但是,首先这只是一种例外,因为三十万人在波兰和俄国这样的国家,并且在青黄不接的时期差不多沿着一条大路前进一百三十普里,这很少有;其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军队本身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只能看作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就地征收却一直应当被看作是全部给养的基础.
    自法国革命战争最初的几次战局以来,这种征收方法一直是法国军队解决给养的基本方法,甚至他们的对方......联军也必须改用这种方法,并且看来将来也很难废除这种给养制度.不管从发挥战争的威力来看,还是从保证军队轻便和自由地作战来看,任何别的方法都不如这种方法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不管向哪个方向行军,在最初三四个星期内给养通常是不会遇到困难的,而且到后来就能依靠仓库供给,因而在战争中采取这种给养方法能获得最大的自由.当然,在这一方向上遇到的困难也许比在那一方向上遇到的困难大一些,这在考虑选择方向时是会起一定作用的,可是,这种困难决不会大到压根不可能选用该方向的程度,因此对给养问题的考虑决不会起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只有一种情况是例外,那就是敌国退却.在这种情况下,对给养来说会有很多不利的条件.当军队连续运动时,通常不会专门停留下来征粮,因而就没有时间征粮.在敌国退却时,环境大多是非常不利的,部队必须始终保持集中,通常不能分开舍营,或分成几个纵队在宽大的正面上退却.军队和当地的关系是敌对的,只进行分派而没有行政权力根本支持,是征收不到粮食的.最后,在这种时刻尤其能够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抗和恶意.由于这一切,军队通常只能在建立好的交通线和退却线上退却.拿破仑于1812年一直只能沿着他进军时的道路退却,就是因为给养问题.假使他沿着任何其他道路退却,失败可能来得更早而且更为肯定.因此,甚至是法国的一些著作家在这一点上对他提出的一切诘难,也都是极不合理的.
    四.仓库供给.这种给养方法,只有当它与十七世纪后三十年和十八世纪实施过的给养制度一样时,才不同于前一种给养方法.这种制度以后还会再次出现吗?
    假如人们想到,在尼德兰.莱茵河畔上.意大利.西里西亚及在萨克森等这些地方,大量的军队在同一地点进行了七年.十年和十二年之久的战争,自然就很难想象还能用什么别的方法筹集给养了.哪个地区能够在这样长的时期中,始终作为双方军队给养的主要来源而不完全枯竭,能够不渐渐失去担当这一任务的能力呢?
    可是,这里自然会出现一个问题:是战争决定给养制度,还是给养制度决定战争呢?我们的回答是:只要战争所依靠的其他条件容许,开始是给养制度决定战争;但当这些条件不容许时,反过来就战争对给养制度发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就决定给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