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的狼

儿童资源网

塞北的狼

  出差到这座城市,随人流走出车站,便听得楼上的钟声当当地敲打了八下。车站广场灯色昏暗,人语嘈杂。

  不少女人拿着一块块宾馆旅店的标牌,向客人兜揽住宿的生意。

  到这个城市来过两趟,都住在朋友介绍的一家饭店,这次也准备归宿旧处,便目不斜视拨开抢客的女人围阵,口中念着“到家了,到家了”大步疾走。到了广场边上,又被一中年妇人拦截:“住旅馆吗?国营旅馆,电话彩电洗澡间设备齐全,离车站不远,代买车票……”本该在她问出第一句话时就端出“到家了”的挡箭牌,之所以未及时出口,是我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女人的脸面实在太熟,稍有愣怔即脱口道:“你是陆秀娟吧?”

  被我叫出名字的女人眼神朝我注定了三秒钟,便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哎!你是,邢卓!”

  “没想到,真没想到,在这儿碰见了你。”我很兴奋,“什么时候调到这儿来的?”

  “十几年啦。真是太巧啦,你干吗来啦?”

  “出差。今晚就住你们那儿了。”

  她兜生意时说的“不远”真含有不少的水分,我们弯弯曲曲穿了好几条街巷才到达她所说的这家旅店。路上我们散散漫漫地谈了些各自的情况,知道她有个十九岁的女儿跟在身边。

  陆秀娟在这里的工作是临时的,虽然已经干了十年。工资收入不固定,三班倒,依照招来的房客人数取酬。今天她的工作时间该到夜间十一时。陆秀娟似有许多的话要对我讲,说今天为旅店的工作到此结束,要跟我好好叙叙。为了说话方便,我包了一个房间。

  浓浓的热茶沏上来,我们相对而坐。她年长我三四岁,正在不惑与知命的中间,光阴无情的爪痕已密布在她的额头,人显得乏弱疲惫。一双眼睛依然是那么善善的,让人感到可信可爱,我想到二十年前那个雪意凄凄的夜晚。

  陆秀娟原是山东青岛的一名小学教师,“文革”初始,她的曾在国民党军队服过役后起义到共产党方面来的父亲受到惨绝人寰的迫害,肝肠寸断的陆秀娟在老人弥留之际,愤愤地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被定为“恶毒攻击”投入到内蒙古的一处劳改农场强迫改造。两年后此农场的地盘被新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占用,犯人迁移,陆秀娟刑期恰满,生活无着,就留了下来,算是兵团的一名特殊职工了。

  陆秀娟做的是饲养员的工作,与几十头猪打交道。由于档案中的污点,始终未能享受到与广大兵团战士同等的待遇。我在1974年初说了错话,由团政治处发配到这个连队劳动改造,认识了陆秀娟。

  我们暗暗地有些同病相怜,但彼此又不便大胆接触,所以也没有什么交流。后来,兵团中的军队干部奉命统统撤离,就像房厦坍了支柱,人心惶惶的广大知青也都埋葬了扎根边疆的口号,各显其能地展开了回奔城市的竞赛。上面也放松了对知青返城的束令,于是一批批一拨拨一个个插翅远飞,草原上日见空旷。不久,我所在的连队只剩我和陆秀娟两个被斩断翅膀的人了,我们的接触在这荒凉时期就频繁了起来。寒风苦雨的笼罩下,我们魂不守舍,而我的前程似乎比她要光明一些。我的家人正全力以赴在城里“知青办”活动,并初见成效,陆秀娟的回城希望则甚为渺茫,怕是要永扎此地了。

  我们在生活上互相照应着,感情也很贴近。不久我的回城的手续也办成功,将那几张改变命运的纸片捏在手里,到陆秀娟住的那土坯屋与她话别。那是个大雪过后的下午,茫茫原野白皑皑的一片。陆秀娟屋中一盆牛粪火死气沉沉地燃烧着。沉默了好一会儿,我终于把要从这里离开的消息告诉了她。虽然事先我很怕扰乱她的心境,没将此事做过丝毫的透露,她却似乎已有了精神的准备,向我表示祝贺。她烧了保存许多日子的一块羊肉,她为我高兴的神态中隐含着凄凄哀情,我的远走高飞,使她成为莽莽荒原中一只飘零无着的孤雁,她内心的苦情可想而知。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