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呢?教光绪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叫他畏怕自己,二是让他学习。慈禧对光绪管教很严,企图把他培养成自己驯服的工具。她让光绪叫自己“亲爸爸”,不让称太后,并经常训斥教导,可谓“教子有方”。因此,光绪虽然当了皇帝,但自从入宫以后,陪伴他的只有孤独。他是在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的严厉训斥中长大的,没有母爱父爱,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同时,在感情上、心理上留下缺憾和创伤。这使他的性格有点扭曲的成分,甚至还激起了一种逆反心理。
影响光绪这种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遗传因素。光绪的性格,更多的不是继承其父“敬谨”的因素,而是母亲一支的“桀骜”的基因。其父奕譞“谦卑谨慎,翼翼小心”的性格,对光绪影响并不大。他的外祖父惠征曾因携银逃走被免官,可见其不守本分。她的姨妈慈禧太后的强悍性格更是表露鲜明,好强争胜,我行我素,咄咄逼人。这些或对光绪皇帝的性格形成有着先天性的影响;二是教育因素。光绪在毓庆宫长达10余年的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师傅薰陶,是其性格形成的教育因素;三是社会因素。光绪面临战败赔款,民族灾难,则是其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
光绪七年(1881年)时,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慈安的突然死去。慈安太后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早故,家族不繁,较为寒落。对于慈安的死,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病死的,一种说法是慈禧害死的。
之前慈禧害了一场大病,据说得的是“蓐劳”。慈禧病好后,尽管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但仍去看她,想感悟她。慈禧也很高兴,就招待慈安吃点心,这是慈禧娘家做好送到宫里来的。慈安有个习惯,午觉醒了之后要吃点心,她看到慈禧这里的点心做得很漂亮,就吃了一些。慈禧问怎么样,她说这个点心很好吃。慈禧就说这是我娘家做的,过几天我让他们做好后,给你送去。慈安很受感动,就跟慈禧说:我们姐妹俩已经二十年了,从同治死到现在光绪七年,一直都很好,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想跟你说,但没顾得上说,就是当年咸丰皇帝死之前,留了一个手谕给我,我给你看一下。慈禧看后非常惊讶,手谕上说:如果慈禧跋扈无法,就用手谕处置她。
慈安说既然我们姐妹俩二十年了一直都很好,今天我就当着你的面,把她烧了。说完就在蜡烛上烧了,慈禧是又惊讶又感动。过了几天,慈禧派人送点心给慈安吃,里面下了毒。头一天慈安还挺好,第二天慈安突然就死了,年45岁。
而慈安死后,没等娘家人来,慈禧就下令将其入殓了,这更加引起人们的猜疑。
至于慈禧为什么要害死慈安,这还得追溯到同治八年,那年发生了一件严重的事:慈禧派心腹太监安得海出京替她做采办。安得海奉了皇太后的懿旨,得意洋洋,乘着轮船顺运河一路南下。当时直隶总督曾国藩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在直隶的管辖地区,没有做任何行动,但是,山东巡抚丁宝桢得到这个信息之后,认为太监出京不合祖宗大法。
他一面秘密奏报,请示怎样处理安得海的出京,另一面秘密派人跟踪安得海。安得海到了山东以后,就弃船陆行,到泰安进香。快到泰安的时候,丁宝桢秘密派人逮捕了安得海一行。丁宝桢手下的官员说,要慎重处理,因为安得海是皇太后身边的太监,等到懿旨下来之后再处置。丁宝桢说,太监私自出京要正法。于是没等懿旨下来,就处死了安得海一行太监,并把得到的金银财宝上交给内务府。这件事情震动了朝廷,也震动了朝野上下。许多正义的官员表示,丁宝桢敢做敢为,坚持正义,但很多官员认为丁宝桢这一下虽然出了名,但是闯了大祸。慈禧收拾一个巡抚那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认为他可能轻则罢官,重则论斩。
当时,慈安太后接到了丁宝桢的上奏,慈安太后找大臣问怎么办?大臣说,按照清朝的家法,太监外出应当正法,慈安太后因此就没有阻拦。丁宝桢杀了安得海之后,没有收尸,而是曝尸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