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鸾则说:“现在的众王爷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
萧衍说:“这个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无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个,这两个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那个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
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先是废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萧鸾干脆自己做了皇帝,这就是齐明帝。
在这场骨肉相残的权利角逐中,萧衍为齐明帝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立下了汗马功劳。萧鸾做皇帝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建阳县男,采邑三百户。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在以后的几年中,萧衍的军事、政治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地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南齐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韬光养晦
齐明帝以篡得位,名分不正,总害怕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子孙起来推翻他。为了根绝后患,他对高、武子孙大开杀戒。齐高帝十九子中除十一人早死外,其余八人都是被他杀死的;齐武帝二十三子中除七人早死外,其余十六人也全部死在他的手里。在齐明帝统治的五年时间里,高、武的孙辈们每天也都是战战兢兢,不知大祸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还是免不了被诛戮的命运,只有少数人由于一些大臣的保护,才侥幸活了下来。
零陵内史范云是竟陵王萧子良的故吏,萧子良在世时,二人相处甚密。所以,萧子良死后,范云非常注意保护他的子孙。一天,范云乘齐明帝召见的机会,对他说:“太宰文宣王(萧子良)活着的时候,曾对我说过,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身处一座高山之上,山上面有一个深坑,文惠太子先掉下去了,接着武帝也掉下去了,最后文宣王自己也掉下去了。文宣王又说,他掉进深坑里之后,看见您身穿御袍坐在御床之上,不知这意味着什么?他嘱咐我不要轻易向别人泄漏。”
齐明帝听罢,流着眼泪对范云说:“文宣王有恩于我,我不能辜负他!”从此,他对萧子良的后代的态度有别于其他宗室。就这样,由于范云的这一通胡编乱造,使得齐明帝放过了萧子良的后代。不过,萧子良的儿子们后来还是让东昏侯萧宝卷杀掉了。
498年,高、武旧将王敬则起兵反抗齐明帝,奉豫章王萧嶷(齐高帝子,死于齐武帝时)之子萧子恪为主。萧子恪不从逃走。齐明帝想借此机会杀尽高、武子孙,于是把各诸侯王悉数召进宫中。他命自己的子侄呆在中书省,高、武子孙呆在西省,每人只许携带侍从两人,超过此数即以军法论处。诸王年幼者也要由乳母陪伴入宫。当夜,他命人备办棺材几十具,准备三更时将高、武子孙全部杀掉。但到三更时,齐明帝却没有醒转过来。中书舍人沈徽孚等决定将此事拖着不办。黎明时,齐明帝方才醒来。他认为这些诸侯王命不该绝,于是,赏了他们一顿酒饭,又都放出宫去。
齐明帝杀害诸侯王的时候,大都是在夜间派士兵包围住宅,硬行砸开门窗,呼啸而入,并将其家产全部没收。而且,每次杀人的时候,他都要流泪。因此,每逢他焚香祷告、呜咽流涕时,左右的人就知道明天一定有大规模的流血。最可注意的是永泰元年(498年)正月的那一次,他一口气杀掉萧铉等十个诸侯王。杀人之后,才命令有关部门告发那十个诸侯王谋反,要求处死他们。事情的奇妙之处恰恰就在这里。齐明帝接到报告之后,不但没有批准,反而义正词严地大加申斥,加以批驳。有关部门于是站在神圣的法律的立场上,冒着皇帝震怒的危险,再度请求,坚持前议。齐明帝这才迫不得已,向法律屈服。这是齐明帝无数小动作中的一个,有关史书早已把他的真实面目揭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