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喜欢做和尚的皇帝

儿童资源网

萧衍:喜欢做和尚的皇帝

  齐明帝不但屠戮高、武子孙,对一些功臣宿将也横加猜忌,晚年尤甚。功臣宿将人人自危,纷纷寻找出路。498年4月,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起兵反抗齐明帝,几天之中聚众十万人,一直攻打到建康附近。这次叛乱虽然很快便被平定,但也给齐明帝以很大打击。不久,他便在忧惧中死去。

  处在变乱之秋,萧衍不但在军事上屡立战功,在政治上也有出色的表演。他深谙韬晦之略,处处藏其锋芒,以避免刻薄寡恩的齐明帝的猜忌。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把功劳归于齐明帝的英明决策和属下将士的英勇善战。每当得胜回潮,他总是主动上交兵权,遣散部曲。齐明帝性喜节俭,萧衍也刻意仿效。他衣着朴素,饮食简单,有事出门时从不招摇,经常乘坐简陋的牛车。几年的韬光养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萧衍的品德才干,得到了朝野士大夫、文臣武将们的普遍赞誉,齐明帝也对他另眼看待。因此,尽管齐明帝猜忌群臣,专事诛戮,却始终对他恩宠如一,视为心腹。

  495年,北魏孝文帝乘南齐内乱,率兵大举南伐,派大将刘昶、王肃进攻司州(今河南信阳)。刘昶是宋文帝的第九个儿子,曾任徐州刺史。465年,宋前废帝刘子业诬刘昶谋反,派兵讨伐。刘昶武装反抗失败,被迫丢弃家小,只携一名爱妾逃往北魏。因他学识广博,颇有文采,北魏很重视他,妻以公主,拜为侍中、征南将军。

  王肃的父亲王奂,曾任南齐雍州刺史。493年,王奂因事触怒齐武帝,满门被诛杀,只有王肃得以逃脱,奔往北魏。王肃出身世家大族,熟悉典章制度。北魏孝文帝对他很重视,多次亲自召见他,商讨军国大事。北魏的各种典章制度,大多出自王肃之手。他在孝文帝改革中,起了重大作用。此时任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

  刘、王二人身为南朝叛将而见重于北魏,自然对孝文帝感恩戴德,矢志效忠。两人率大军二十万,将义阳城(今河南信阳北)围得水泄不通。魏军昼夜攻打,义阳危在旦夕。

  得知义阳危机,齐明帝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听到北魏军队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可是,当部队行进到距义阳一百里的地方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齐军将领们都畏惧魏军的强大,再也不敢前进了。

  这时,萧衍挺身而出,主动要求担任先锋。王广之见状大喜,将手下精兵悉数交付萧衍。萧衍率军连夜进发。他避开大路,专取捷径,很快抵达义阳城外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此地距魏军阵地仅有几里路程,但齐军抵达时,魏军根本没有发觉。

  等到天一亮,魏军突然发现贤首山上遍插齐军旗帜,因为不明齐军虚实,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而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是士气大增。司州刺史萧诞下令打开城门,亲率齐军扑向魏军大寨,同时顺风放火。萧衍见状,也率山上齐军冲下山来。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魏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山谷间到处都是魏军的尸体,鲜血把河水都染红了。王肃、刘昶弹压不住,只好退走。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清点战利品时,一个士兵发现了一箱文件,连忙献给主将。这些文件中有一封北魏孝文帝刚刚发来的敕书,敕书上写道:“听说齐军中有一个名叫萧衍的将军,非常善于用兵,你们如果和他相遇,一定要倍加小心,最好是坚壁不战,等我率大军赶来。如果上天保佑,擒得此人,则江南不难平定。”这个消息很快在齐军中传播开来。从此,萧衍的声威大振。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497年10月,北魏孝武帝亲自率领大军进攻雍州(今湖北襄阳)。雍州在当时控扼南北,为汉水上游重镇。雍州刺史曹武率众抵抗,屡为魏军所败。齐明帝连忙命萧衍和右军司马张稷赴援。接着,又命度支尚书崔慧景总督雍州诸军。他们到达襄阳时,雍州的五个郡已被魏军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