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金亭镇东门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坡,坡上古木参天,青竹万竿。绿荫丛中辉映着一座小巧玲珑的尼姑庵。
这是一座清朝古建筑。“问心庵”的金字匾高悬于庵前大门当中,据说乃是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亲笔题写的,楷书欧体,笔力苍劲,引人注目。
庵内有一水池,水深数尺,种满藕荷。时值夏季,荷花盛开,红白莲瓣,清香扑鼻。池畔又立一石碑,上首刻着:“问过心来”四个大字,赫赫显目。不少善男信女,纷纷将买来的鱼鳖、黄鳝等放生于池中,借以行善积德。故人们又把这池称作“放生池”或“问心池”。
庵内的主持乃是一位年逾花甲的师太,法号觉慧。身边还收了两位女尼。传说这师徒三人均学了拳脚,武功甚是了得。所以,一般流氓地痞也不敢进庵寻衅耍赖。加之这庵堂香火甚旺,因而更是名声在外,前来“问心庵”朝拜的善男信女日渐增多。
人们发现,近些日子,金亭镇上的庄太太经常愁眉紧锁,而且不时携带丫头、奶妈,前来“问心庵”烧香祷告,心事重重,令人惊讶不已。
有人暗中猜测,准是庄屠夫家有了什么不祥之兆,否则庄太太决不会这般忧心忡忡。这就叫现事现报,恶有恶报,活该!所以,大都幸灾乐祸起来。
其实此事与庄屠夫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庄太太忧虑的并非家中人,而是她的那位恩人——“活华佗”。
原来,“活华佗”从暖水坑被劫持回金亭镇上以后,便被庄屠夫下令“软禁”起来了。他要把这名医当作自己的一份私人财富。只要“活华佗”回心转意,日后就可利用他巴结上司,为他们去诊治那些疑难绝症.岂不是加官进爵的好法子!
殊料,“活华佗”被软禁以后,悲愤已极,水不喝一口,饭不进一嘴,只求速死。
庄屠夫这下可慌了手脚,急忙召集手下的随从,先后来到“活华佗”的卧榻旁,摇唇鼓舌,拼命劝说:“方先生啊,共产党给了你什么甜头,你这般苦苦跟着他们?就算你把一颗心挖给了他们,他们也不要你了。在暖水坑你难道没亲身经历过,若不是庄团长暗中派人保护,恐怕你也活不到今天了。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共产党气数已尽,自己人在杀自己人,还能成啥气候?劝你切莫固执己见。到头来,被共产党冤杀了,岂不要遗恨千古!”
不知是一语中的,说中了“活华佗”的心思,还是其他缘故,“活华佗”始终没吭一声。
庄屠夫的说客见状,心头暗喜,于是更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了:“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共产党把你当作草,庄团长把你当作宝;共产党骂你是条虫,庄团长夸你是条龙。一褒一贬,何等鲜明!方先生啊,你难道连这点做人的尊严都没了吗?”
这说客好一张利嘴,句句击中要害,就像往“活华佗”的伤口上又抹了层盐花,内心更加感到痛苦不堪。
终于,他被激怒了,像一头雄狮般地从床上一跃而起,瞪着那血红的双眼,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怒骂着:“不要说了,给我滚!滚滚滚!”
说客愕然,急忙退了出来。
被庄屠夫的说客这么一搅混,有如雪上加霜,火中浇油,更增添了“活华佗”的心事,加重了他的“病情”。现在,一切都已明摆着,他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处境,万念俱灰,唯求速死。所以,坚持不吃不喝。几天功夫,面黄肌瘦,形容枯槁,卧在床上,口中只剩一丝游气,行将入木了。
“活华佗”危在旦夕,可急坏了一个人。谁?庄太太。
这位贤惠的女人自从被“活华佗”治好那怪症以后,一直牢记于怀。她曾经备过厚礼,亲自登门酬谢,无奈都被“活华佗”婉言谢绝,全部退回。庄太太当然过意不去,耿耿在心,一直伺机设法报答。
眼下,恩人濒于绝境,岌岌可危,庄太太怎能不忧心如焚呢?尽管她也曾亲临“活华佗”的病榻旁,苦口婆心地开导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无奈“活华佗”横下了一条心,非死不足表明自己的清白。庄太太磨破嘴唇,费尽口舌,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得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冥冥之中,祈求菩萨暗中保佑恩人逢凶化吉,转危为安。所以,近些日子,她三天两头来到镇郊的“问心庵”,烧香许愿,恳切祷告,祈求观音大士普渡众生,救苦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