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铁最后一次赶集。不光是脚,老铁的腿也不行了。以前在被窝里,都是老铁嫌老婆身子凉,现在反过来了,轮到老婆抱怨他的腿寒凉了。风吹日晒的,铁也会生锈啊。老铁不能再赶集了。作为一个菜农,不能赶集卖菜,他觉得自己算是残废了。
后来老铁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是一个弹琴的人为他的手保了险。多少钱呢?一百万。乖乖,老铁心里叹了声。王畈要是也兴保险的话,说不定老铁也把自己的双脚入了险,保他一辈子能赶集,至少能赶到七十岁。保多少钱呢?老铁算不出来自己赶集卖菜一年能挣多少钱,数目一上千老铁就糊涂。
这年腊月,大喜早早就从南方回来了。大喜急着回来是想把老房子推倒,下三间平房的地基。挨过年的时候,王畈又陆陆续续回来一批,满脸都是喜色,大包小包地朝屋里带。年一过,就喊着没电没自来水住不惯,急急火火地又带一批小年轻走了。
眼看着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代阳却安安稳稳地守在家里,根本不提出去打工的话。老铁急了,吃饭时故意数落上一年的年成。如今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谁还窝在农村?就说今年吧,西红柿黄瓜长得倒是旺,集上的价钱也高,可等到咱家的上市,集上到处都是了,价钱贱得跟扔差不多。代阳不明就里,搂着怀里的孩子插话说,现在流行科学种菜,用大棚,出来的蔬菜叫反季节蔬菜。老铁不懂反季节和大棚,接着数落。咱一年到头的花费,只能靠姜了。可好,姜又都发了瘟。姜叶老早黄了,瘦枯伶仃地撑到霜降,挖出来也只有一小块。代阳说,菜跟庄稼一样,不能老是重茬。几十年都种姜,地里供给姜的养分早用光了。老铁当然也不想讨论这个,又拿大喜说事。人家大喜跟秀秀不才出去一年?回来就要盖三间平房……代阳不耐烦,截断老铁的话,大,你没听人家在外说得多难听。秀秀靠啥挣钱?秀秀要是大喜的亲闺女,大喜会让她去卖?
大喜盖房的钱,老铁也怀疑过。秀秀满打满算才十七岁,去年出去的时候村里就有议论,后爹还是隔了层,要是王锁在,咋也舍不得让孩子出去打工。一老一小出去一年不到,回来就要盖三间平房,哪来那么多钱?老铁不信代阳的话,大喜再穷也不至于让秀秀去卖。但老铁自己也心虚。以前人家问起代月的工资,老铁都往少里说,现在反过来了,老铁私自把闺女的工资提高了两百块。老铁怕外人像说秀秀那样说代月。
老铁和他的儿女们(10)
代阳不愿出去,老铁没办法,儿大不由爹。连老婆也替儿子说话,你老铁刚结婚那阵不也是黏人?出去好是好,搞不好就像王光,缺胳膊少腿的,有啥好?那广东的钱也不是大水冲来的。老铁骂她说话不吉利,能有几个“一把”?王光出去不几个月,就空着一只袖筒回来了。开始王光还遮着盖着,时间长了,也习惯了,人家叫他“一把”他也不气。
李魁没有失信,全县计划生育大清查时,村里缺人手,李魁就把代阳抽到了村上,顺便还了老铁一个人情。村里的用电问题也很快解决了。王畈是最后两个用上的村之一,另一个南邻的刘湾。王畈想和刘湾共同分摊从集上架线需要的电线杆和电线等费用,刘湾则想坐享其成,等王畈把电拉过来好省掉几公里的公摊费用。李魁上任后,主动做了让步,承担了这笔费用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由刘湾出。这个结果皆大欢喜,刘湾占了便宜,王畈也达到了目的,纠缠了五六年的问题终于化解。
村里有了光明,老铁的光明还不知道在哪里。老铁不相信地里出不了钱,他要赌一把。王畈人走光了,剩下的老头老婆也不种菜了,菜少了价钱肯定要高。老铁跟人家商量,想趁机租下相邻的麦地种姜。代阳说得对,不能再重茬了,菜也得经常换着种。几家的麦地连成一片,犁起来耙起来也方便。老铁本来还想再扩大一些的,把“一把”他爹的那块地也租过来,可“一把”他爹不答应,人家还指望着那块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