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将秦良玉

儿童资源网

传奇女将秦良玉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反,拉开了“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幕。

  播州,即今贵州省遵义市,自唐末以来皆由杨氏家族占据,历次王朝更替都因为山高皇帝远而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杨氏降明,明设播州宣慰司,属四川布政司所辖,宣慰使仍由杨氏世袭。

  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生性雄猜、阴狠嗜杀的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使一职。万历十四年,升四川都指挥使,又因向朝廷进献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赐飞鱼服,加封为骠骑将军,可谓一时荣宠。

  杨氏统治播州地区已近六百年,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当地人民十分畏惧杨氏势力,甚于畏惧朝廷。而杨应龙本人生性自大,且又狡诈多疑,好以杀戮立威,其居所雕龙饰凤,又擅用阉宦,俨然是一个土皇帝。自掌握四川一省兵权后,杨应龙发现官军长期腐化,战斗力低下,逐渐有了反意,开始大量蓄养私兵,囤积粮草。

  明朝廷对杨应龙的举动也不完全是一无所知,最先向杨应龙发难的,是贵州巡抚叶应熊。

  前文说过,当年的播州属于四川而非贵州,但叶应熊上任后又受命节制播州军事,这就给了他关注播州的理由。但杨应龙岂会让朝廷插手自己的地盘,以各种理由推拒叶应熊的命令。叶应熊虽然不悦,但一时也拿他没办法。

  万历十八年,杨应龙听信宠妾谗言,杀妻及岳母,妻叔张时照向明廷告其谋反。叶应熊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当下上折落井下石,奏杨应龙二十四大罪状,告以杨应龙昏庸暴虐,所辖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纷纷叛离;其在海龙囤上修建了新府邸,其气势只略逊于皇家,意图谋反等等。

  奏折一上,尽管明神宗已经好几年不上朝,仍十分重视,乃责令四川巡抚李化龙勘问。此时,松潘地区动乱不安,播州壮兵不断受调到外地协防,李化龙担心播州土兵动乱,乃奏请暂免勘问,事情暂时搁置。叶应熊怎肯罢休,于万历十九年奏请重议勘问,并建议播州改派流官治理。明神宗诏命四川、贵州两省会勘,杨应龙当然愿意赴蜀而不赴黔。万历二十年,杨应龙赴重庆府受审,经勘问,议定依法当斩。

  恰在此时,日酋丰臣秀吉携统一日本之势,兵分九路,大举侵朝,明军陆续调入朝鲜,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就此爆发。

  杨应龙很会把握时机,上奏请求献金赎罪并带兵征倭,明神宗当即允准。杨应龙回到播州,当即翻脸,不但不奉召调兵朝鲜,反而坚壁清野、加固关垒,切断播州与外界联系。

  海龙囤是杨氏在播州的府邸所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历经数百年营造,可谓固若金汤。府门前高悬一副对联: “养马城中,百万雄师擎日月; 海龙囤上,半朝天子镇乾坤!”反意森然。

  明朝廷自然不能容忍这种事情,万历二十一年,四川巡抚王继光派兵进剿。杨应龙领兵多年,胸中自有一定韬略,乃先示弱于外,使得官军顺利直抵天险娄山关。明官军一路顺利,自然藐视播州军,扎营时疏于防范,被杨应龙率军从关上夜袭,大溃。王继光随即被革职。

  〔提起“娄山关”,人们最熟悉的肯定是红军长征途中飞夺娄山关的历史和毛主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篇。这从一个侧面可以使人们了解娄山关的险峻。〕

  由于大量精锐部队北调朝鲜,官军经此一败,难以在短期内再次进剿,杨应龙得以抓紧时机,四处攻城略地,扩充实力。

  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派兵占据贵州白泥(今贵州省余庆县)、兴隆卫(今贵州省黄平县),攻击都匀城。万历二十五年,又占据四川江津、南川诸县,并派兵侵扰湖广。万历二十七年,贵州巡抚江东之率兵三千进剿,结果飞练堡一战,官军再次大败,贵州都指挥使杨国柱阵亡,明神宗震怒,江东之被革职。

  杨应龙此时达到其人生的顶峰,俨然要成就一番大业,可惜形势急剧变化,朝鲜战事结束,日军撤退,明神宗早已忍无可忍,当即将朝鲜战场上的得胜之师调往西南,全力平定播州。

  万历二十八年春,业已升任兵部右侍郎的李化龙奉旨总督湖广、四川、贵州三省,坐镇重庆,主持进剿方略,各路军马陆续汇集。都督同知刘珽为主攻,引军出綦江;湖广总兵陈璘,引军出白泥;广东总兵童元镇,引军出乌江;其余将领分别由合江、南川、兴隆卫等地进军策应。官军共计出动十八万人、各地土司土兵十万人、民夫三十万人,分八路向播州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