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一节课的成功,它的诞生只能是在课堂上,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之中,在不确定的变化与调整之中。
50. 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他必然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51.每个教师首先是个语文教师。
52. 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
53. 凡是语言表达流畅、擅长写作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职业,他的工作能力基本上都值得信赖。
54. 每一个教师,不论他教哪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高度的精神修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进而赢得学生对自己所教这门学科的热爱。
55. 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愿意优美地讲述周围美好事务的人,一个把推敲字眼的要求视同观察美好事务的要求的人,一个在普希金、海涅的诗歌熏陶下成长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粗暴无礼和恬不知耻的人的。
56. 教育就是不断更新。
57. 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
5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进修提高首先意味着他对某一真理的看法今天已胜于昨天。
59. 一个不是强烈渴望自我丰富、更新的教师,很难想象他的课堂是丰富的,是富于变化与有魅力的,也很难相信这样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的很远。
60. 教师的生涯就是一个永远求索、奔跑的过程。在这样的奔跑、求索中,他们不断地超越了自己,丰富了自己,更新了自己。
61. 如果不善于今天就在少年的心中撒下数十年后发芽成长的种子,教育就变成一种最原始的照料,教师也就成为没有文化的保姆。
62. 部分教师迫于压力,只关注分数,关注升学率,专注于研究每一年中、高考试题的变化,而研究本学科存在的真问题、前沿性问题的教师越来越少,真正具备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由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被深埋在题海中,厌学者大有人在,逃学者也屡见不鲜。
63. 如果教育者最终使学生不再热爱学习,最终丧失了对知识的热望,那就是教育最大的、最不能原谅的失败。
64. 教师面临的是千差万别的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不加以分析的、刻板的、公式化的教育方法使行不通的。
65. 教育,绝不仅仅是爱。
66. 一个教育者面对的是一颗颗鲜活的心,他必须要以同样鲜活的心去与之交融。
67. 教育工作的基础、它的主要内容,并不在于保护青少年不受坏的影响,而是要使他们对坏的、不道德的东西具有免疫力。
68. 教育就是要提高孩子们对坏影响的免疫力,就是帮助他们与这些邪恶和苦难作斗争,然后战胜它,让幼小的心灵纯净起来,强大起来,光明起来。
69. 教育就是一剂良药,是一种力量,教育教师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
70. 只要教师本着对孩子,尤其是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心存一份真挚的善意,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帮助他们的方法。
71. 教学就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
72. 教学,首先是教育,是人的个性的道德形成,没有什么脱离教育的“纯教学”。
73.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里的思想,它更应该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进课堂的教师。
74. 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学,才能鲜活美丽。因此,必须改正教育工作中那种极端功利、片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