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亲子教育系列好文
29、 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0、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的表扬孩子。
31、诚实的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做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3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靠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在欧美国家中流传着一首很有哲理的《育儿歌》,现将歌词抄录如下,供参考: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受中成长的孩子能感受到关怀。
为孩子包扎心灵的伤口
人们在身体受伤之后,第一反应首先是包扎伤口,这是生活常识。同样,当心灵受到伤害时,包扎伤口也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步骤。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不具备自我疗伤的能力,一些伤害和打击给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大人感受到的更严重、更长久,治疗的责任就落在了家长身上。包扎伤口的首要动作就是接纳情绪,然后是疏导情绪。通过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接纳犯错误的孩子,在接纳之后再做问题梳理,使孩子明白自己也有错,并且愿意改正错误。
人们在身体受伤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包扎伤口,这是生活常识。同样,当心灵受到伤害时,包扎伤口也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步骤。孩子的心灵是稚嫩柔弱的,一些伤害和打击给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大人感受到的更严重、更长久,而且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不具备自我疗伤的能力,因此,这个治疗的责任就落在了家长身上。如果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将使伤痕一直留在孩子的心中,甚至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都摆脱不掉的阴影。
那么,究竟如何为孩子包扎心灵的伤口呢?我们先看一位学员在参加完我的《有效亲子沟通》培训后分享的一个小故事:
晚上去学校接儿子,发现他满脸不高兴,耷拉着头,我弯下腰轻轻地问:“儿子,妈妈感觉你好像不高兴,对吗?”儿子点点头。我说:“那我们先不回家,到街心花园玩一会儿好吗?”儿子马上眼睛一亮,说:“好啊!”
我们在街心公园玩了一会儿滑梯和跷跷板。儿子在玩的时候忘记了不快乐,欢笑起来。这时,我才问他为什么不开心。原来是他数学题没做对,10道题错了两道,被老师批评了。
我拿出纸和笔画了一座小山,然后在半山腰上画了一条线,在线的上方写:10-5=5;然后在7/10处又画了一条线写:10-3=7;然后又稍稍往上写:10-2=8。接着,我对儿子说:“你看,两个月前,你曾经做10道题错了5道,前几天做10道错了3道,今天你只错了2道。”儿子接过我的话,说: “我明白了!”然后抢过我手中的笔,在山尖处画了一条线,写下:10-0=10。
我抱起儿子亲了一口,俩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看了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悟吗?这位妈妈没有在发现孩子不高兴时立刻着急询问孩子“怎么啦?”“出什么事了?”更没有批评指责孩子,而是先解决他的情绪问题,然后才问情况,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如果反过来,妈妈在看到孩子心情沮丧时,只是一味地问孩子:“出什么事了?快说啊……肯定是又犯了什么错误被 老师批评了吧……”如果孩子再一着急哭起来,妈妈又来一句“哭什么哭,不许哭!”这就等于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