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3)
也许有人会说,这谁不知道啊?
但许多学生对自己错误的特点就是不了解,所以检查起来往往表现得无从下手!
如何培养检查的习惯
虽然知道检查的意义、目的以及好处,但没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是由于对检查认识不足造成的。
首先对检查要有很端正的认识。检查是需要而必要,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不是学习负担,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但许多学生在一开始时,怎么也不能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认为题都已经做完了,检查不检查很无所谓了。这给“检查”这个环节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我在培训班给学生讲作业这个环节时,为了特别强调“检查”的重要性,我就给学生们举了一个不太雅、但会使孩子们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例子。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解完大手,你会做什么?”孩子们嘻嘻哈哈地说道:“当然是擦屁股啦!”我说:“有没有人不擦屁股就提上裤子走人的?”孩子们哈哈地笑个不止,甚至有人打趣说:“也许老师您才那样啊!”我正色道:“对了,做题做完后就好比解手解完了,看起来最重要的事情已经办完了,但不检查就好比不擦屁股走人,是很恶心的啊!所以检查也是作业的一部分!”自此,孩子们对检查的认识和感觉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希望家长朋友也能对作业和检查的认识有更深刻的感觉!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检查呢
初级阶段,也就是最开始时,不仅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家长还应和孩子共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孩子指出错误的地方,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
有一点特别要求注意的是,在开始培养“检查”这个习惯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对作业做检查!“修行虽在个人,也需家长领进门”。而且在开始了有效的检查行为以后,随着习惯的养成,错误变少了,在检查上的时间花费也越来越少,检查就越来越主动和下意识了!
中级阶段,可以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但同时还留些空白尽量让孩子自己发现。再后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直到孩子自己全部发现为止,要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发现并全部改正,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业!
为了让家长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开展检查,我举一个实例供大家参考。
时间:1998年4月的某一天
学生:女,就读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聪明,成绩不很理想,其中粗心是大毛病,制约了考试的成绩。
地点:家里
背景:孩子在晚上8∶00左右完成了英语作业。
8∶00 我要求看一下英语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有很多错误,比如“I”写成“i”,“He make”其中“make”没有加“s”,还有“an apple"写成了“a apple"等错误不下20处,我说:“有许多地方错了,你检查一下。”
8∶05 孩子急匆匆地跑过来,“老师,我改完了!”我看了看,发现还有许多错误未改,我说:“继续检查,还有很多错的地方啊!”并且我指出了其中的一两项,她点头称是,又去改了。
8∶20 孩子又把英语作业拿了过来,我看了看,错误少了些,除了个别错误是由于概念不清外,笔误依然有10多处,我说:“不行,继续改!”孩子不太高兴地说:“我已经很耐心看过了,没有了啊!”我说:“还有,继续找!”孩子不情愿地走了。
8∶22 孩子怨气地说:“没有了!”其实她是回了自己的小屋怄了怄气就又跑出来了,我说道:“你信不信,我至少给你找出五个地方的错误!”她摇了摇头不相信。我便给她挑出其中几个错误,这时候孩子信服地说:“好了,老师,我再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