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3)
8∶45 孩子很自信地把本拿过来让我看,我看到依然还有些错误,只剩下四五处了,我就说:“还有,再继续,凭你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出来!”孩子说:“这次不可能!”我说:“你信不信我还能找出来?”孩子狐疑地说:“那我再看看。”
9∶00 孩子拿了本子过来,自信地说:“没有了!”我看了看,发现错误的数量没有什么变化,便说道:“你为什么不再细心地找找?”孩子很委屈也很不愉快地说道:“我觉得没有了。”我说:“我找出来五处怎么办?”女孩负气地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说:“我要找出来,就把你做过的作业撕掉,重做怎么样?”(请注意,如果要采取极端措施,一定要与孩子有约定,请看第一章第2节)她沉吟了一下说:“好!”似乎在给自己打气,接着问:“如果没有五处,你怎么样?”我说:“老规矩,今天翻倍,我做40个俯卧撑。”小女孩犹豫了一下:“我再检查一次行吗?”我说:“可以。”她父母一向很信赖我,但此时也觉有些不耐烦了,因为这时候已经比较晚了,而且还有许多功课还没有做。但我依然坚持!我对她的父母说明了,改正一个坏习惯要比做几道题目更有意义!父母对此表示赞成,并表示愿意配合好。
9∶10 孩子郑重地过来,说:“你找吧。”孩子的表情似乎说明我的俯卧撑是做定了。(说个题外话,由于我犯错的原因而做俯卧撑的时候不多,通常是孩子们取得意外的成绩和收获时我才会做。如果由于自己犯错误而老做俯卧撑,还不让学生看贬你)我依序给她指出了五个错误的地方,完后我把写满作业的那页纸撕了下来,孩子噙着眼泪离开了,此时气氛变得很凝重,但家长对此表示支持。
9∶40 孩子拿着新做好的作业来了,此时的作业质量当然很高了。我说道:“这样的作业就很好!”你看:“今天,由于你自己的原因,我让你做到现在,我想你明白什么原因吧!”孩子点头称是,我说:“请以后注意,其实你犯错的原因很简单,而且好多都属于重复错误嘛!好了,你去做别的吧!”
她的父母看到时间已经很晚了,执意让我先回,我说:“今天我要陪她做完作业,你们不是也不能睡吗,每天不是也要等她做完作业才休息嘛!所以今天就让她感受一下由于她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给别人造成的不便!”那天夜里一点我才离开,但欣慰的是孩子后来的表现让我觉得这次晚归很值得!
检查的内在动力是责任心
曾有一个这样极端的例子,我的一位同事说起她的孩子时这样讲道:“我儿子是个粗心大王,怎么要求和提醒都不行,可他爸爸正好相反!”她讲道,孩子的父亲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纸和笔,自然没有钱买作业本,也就不存在交作业的情况,不过老师也不管,因为他的成绩总是全班第一。但是一个学生怎么能不做作业呢?所以他就只能记住布置的作业是什么,然后找一根树棍在地上做,有时也会用捡来的铅笔头在别人送的草纸上做演算,而那对他来说是很奢侈的了。考试的时候也经常没有橡皮,只能写对不能写错。就是这样的农家子弟最后一直读了博士,现在军队做技术工作。我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这样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但仔细一想,我相信这件事情的确是可能发生的。
这件事情带给我的思考有两点:是什么原因使他不能出错?为什么他的孩子就没有具备他父亲的这种素养?
由于贫穷等种种原因使这位孩子的父亲“错不起”,所以在作业、考试的过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可以这样讲,由于不得不这样做,所以就需要做题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长此以往,这种强烈的责任心使他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好作风。检查的内在动力就是“责任心”。只要责任心强了,检查的效果和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检查”从被迫到自觉到不自觉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