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儿童资源网

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教育在于唤醒沉睡的灵魂
  来源:现代教育报发布时间:2009-04-23
  然而,学生的思想,精神和人格的生成,我却往往忽略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抛弃了!从根本上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没有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理解,没有唤醒学生身上潜在的能力、灵性和价值。
  尽管有课堂上的欢声笑话,有教学中的甜酸苦辣,但我的教学过程,仅仅是从外部的输入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不是从学生内心和灵魂深处的人性化的诱导,在某种程度上是“无人的教育”,这怎么能算是真正的教育呢?在沮丧与顿悟之间,更加激起了我对教育终极目标的探求与思考。
  教育中本质的东西不是制约,而是解放!教育应当是充满人性化和温情的,始终发扬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性的光辉。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格,唤起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对真理的探求的好奇、热情与执著,使人懂得珍惜自己、关爱别人和呵护世界,因此,“真正的教育”或“好的教育”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彼此交融,是在触击灵魂和抚蔚心灵中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尊重、陶冶与唤醒,思维的火花、创造的灵感与智慧的亮光就是在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中自然流露的!
  禅语有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如何让当下的教育回归教育的本原,如何让教育呈现它最应该呈现的姿态,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育自从诞生之时就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着人性和有着强烈价值追求与时代色彩的事业,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其实就在眼前,就在当下,就蕴含在那一个个生动而丰富的,引人向善的教育诗篇之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师只要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良知,用对教育的全部激情与虔诚,用那颗对学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去唤醒那一个个暂时默默地沉睡着但却永远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道德的魅力,精彩而又美丽的灵魂。我想,这也许就是理想的教育吧!
  教育在于唤醒
  校长档案:
  张炳华,海门市东洲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在1972年8月中师毕业后的十几年中,他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三次主动要求从广纳贤才之士的县教育局招生办公室、教育科以及县政府人才规划办公室等部门回到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一线。1987年受命于危难,将已到了“无以为继,校将不校”地步的海门镇中心初中异地重建,创办海门市东洲中学,并使之四次蝉联江苏省模范学校称号。18年间,张炳华以其对教育的敏锐观察和深切感悟,提出了“校长是精神领袖”的理念,将他倡导的智慧管理化解为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教育小故事,将学校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梦想根植于每一个师生的心中,将一个又一个希望的钟响输入每一个师生的耳鼓,将人生的智慧注进每一个师生的脑髓,从而“唤醒学校对持续发展的信心,唤醒教师对每个孩子的爱心,唤醒学生对未来理想的雄心,唤醒家长对孩子的自豪之心。”学校由一开始的“常规管理与管理常规”到“校长精神引领”直至“人文精神渗透”,不断发展而且壮大。张炳华也构建并日趋完善了他的教育精神:“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正是他这一崇高的教育精神,成为驱动学校、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协调发展的精神引擎,使海门市东洲中学走完了由一所弱校到强校再到名校的蜕变过程。
  [管理哲学]
  激情呐喊——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有文章说,人打拼一生,能开发出的大脑潜能像爱因斯坦这类人尖儿也不过是10%左右。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人是可以再发展的,二是说要想实现这种“再发展”难于上青天。第一点大家肯定都赞同,第二点就我个人而言是不以为然的。在我从教几十年交往过的人中,因某一种机缘而奋发图强成就“大业”的人为数不少,这种崛起对圣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我们凡人来说就是创造了奇迹。那么这种“机缘”是什么呢?——我认为某个人、某件事、某句话“刺激”了他,唤醒了他的EQ,给他的前行添加了一个精神的引擎。我认为校长就应该是一个创造机缘刺激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的呐喊者,就应该是那个以自己的人格为燃料带动学校高速前行的精神引擎,就应该努力去唤醒学校100%再发展潜能的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