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并不难管

儿童资源网

现在的孩子并不难管


  古代《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刚一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彼此间没什么区别,只是由于后来经过学习教育,彼此间才拉开了距离,有了差别。《三字经》里还有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是说,养了子女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的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
  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四五年间,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有人说,“小孩子不用管,长大成自然。”意思是说,孩子在小的时候不用管教,大了以后成啥样是天生的。这种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当前,一些教育专家论述过:人的天赋成分只占20%,而这20%还不只是在学习方面的,80%以上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教育。当然,孩子小的时候,思想单纯、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好奇,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空间。但是,必要的管教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孩子经历的每一件事的第一次,家长必须把好关,及时改掉不良习惯。这是培养孩子辨别是非曲直的最好的时机,作为家长不能错过。一是管住好摔东西的手。市里我有一个同学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摔东西的毛病,自从能拿东西那天开始,高兴时摔,生气时也摔,得着啥摔啥,每年不知要填补多少碗和杯子。后来把他家的好几个铁碗也给摔漏了。我跟我同学开玩笑说:“你儿子再大一大,让他搞体育专业,专练投掷,成绩肯定好。”我儿子在出生7——8个月的时候,开始学着自己吃饭,专门给他准备一个小碗,并告诉他不要拿大碗。有一次吃饭时,他由于好奇,就想拿大碗吃饭。结果由于手小没拿住,将碗掉在地上摔碎了。对此,我们狠狠地训斥了他,并告诫他以后要听大人的话,不然会出错的。虽然孩子不会说,但是心里是明白的。从此以后,拿碗吃饭总是小心翼翼的,再也没有出现过把碗掉过地上的事儿。
  二是管住好要好吃的嘴。人生来就会吃,吃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在我儿子一岁半左右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妈妈领他去楼下买酱油。由于以前去的时候有时给他买点小食品。这次由于着急做饭,就没来得急给他买什么,就哭闹着要。当时为了改掉这种不良习气,他妈妈硬是没有再给他买,回家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说明小孩哭闹要东西吃是一种坏习气,小孩不能养成不良习惯。一般人都觉得孩子在大街上哭闹要东西吃很没面子,赶紧买点吃的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就是利用大人的这种心理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要这要那现象的发生。同时我们还要求他即使有好吃的东西也要大家一同吃。实际上,在东西少的时候,一般都仅孩子吃,但是大人也得象征性地吃点儿,否则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养成独吃独占、自私贪婪的坏习惯。有的家的孩子,不用说吃的,就连自己玩的玩具也不准别人动。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一习惯不以为然,认为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又有这个条件,所以孩子要啥给啥。这样很容易给孩子养成好吃懒做、唯我独尊、贪婪自私、目中无人的终生难改的不良习气。
  我家原来的一个邻居的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想要啥大人就得买啥,买回来的好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独吞。上中学以后也是如此,时常要改善一下生活,凡是买好吃的,都是自己吃,别人谁也不能动,哪怕是家长给买一只大烧鸡,他也是头不抬、眼不睁地自己独吞,上顿吃不了,下顿再吃。
  过去,人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就连吃饺子都不吃饺子边,每次吃饺子都剩下一些饺子边,他家雇用的伙计觉得扔掉很可惜,每次都将其收起来,拿到家晾干,做面汤吃。后来,这个富人由于好吃懒做,变成了穷人只好去讨饭。有一天,偶尔讨到了当年雇用的伙计家,伙计一看是少东家来了,热情了一番。当了解到他是讨饭出来的,便有意羞辱他,中午给他做了一顿饺子边面汤吃,他一下子吃了很多,撑得够呛。饭后问伙计给他做的是什么饭,这么好吃?伙计回答说:“你吃的这饭就是你当年扔掉的饺子边呀!”他听后羞愧已极,无地自容。从此以后,再也无脸去见这位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