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并不难管

儿童资源网

现在的孩子并不难管


  3、让孩子明白人情事理,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要比学会事还要难。要学会做事,有时反复做几遍就差不多了;要学会做人,这需要打好思想基础,加上经常性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可以说是伴随人的一生终生教育。在这方面学习的领域比较广,比如:学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时,就要让孩子明白诗意,他就会在吃饭时,知道节约粮食。还有很多,像尊老爱幼、爱国爱家、关心别人、不说假话等等。同时,要及时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曲直。比如在街上一旦听到有人骂人,或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马上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表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一些书籍,给孩子讲解一些。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儿子在这方面表现的就比较好。能做到不打架、不骂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等。
  大致在四岁多一点儿的时候,有一天,我领他去市场买菜。当走到水果摊前,我跟他说:好长时间没给你买水果了,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他看了一下,想想说:买点苹果吧。我说:你不是爱吃香蕉吗?他说:咳,香蕉不贵吗。我知道,孩子是最爱吃香蕉的,为了让家长少花钱,才说要买苹果的。当时我非常感动,说:今天我一定给你买香蕉。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从中能看到孩子的懂事成熟。一般的同龄孩子是很难做到的。
  我家在三江住过近二十年,我对一些小孩子的成长历程也掌握一些。在七十年代,有一家有好几个孩子,个个都是娇生惯养,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与别人家的孩子打架,不管谁是谁非,全家人都出来去骂别人家的孩子,甚至大打出手。他家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已经长到六七岁了,还得由奶奶背着,奶奶如果累了,放地上一会儿,就连骂带踢地哭闹。结果,这几个孩子长大以后没有一个干正事的,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去年,我到市实验中学给孩子开家长会。在会上,校长讲到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学生,不但不好好学习,而且整天还打打闹闹的。当班主任找到家长指出孩子的问题时,家长对老师说:“这孩子你可别管他,给他惹急了到社会上找人收拾你,我可不管。”世界上还有这样不负责任的家长。
  这个问题是所有家长最关注的,也是一个难题。一些专家也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很难得出一个公众认可的结论。在这方面,我想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1)培养孩子渴求知识的好习惯。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获得一些知识,但主要的知识还是在书本上,书本是更系统、更全面、更重要的知识宝库。如何使孩子从生活上获得知识,延伸到从书本上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一个比较难解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很强的求知欲。孩子刚开始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新的。从医学角度讲,孩子出生时,脑细胞的发育成熟率已达到70%,到了3岁的时候,已达到98%。就是说,孩子到3岁以后,接受事物的能力已和成年人差不多,只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获得的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表面看来,没有成年人反映那么快。认知世界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个时候,孩子的求知欲是很强的,往往要问这问那。同时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家长的信任程度也是最高的。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你都要认真解答,最好是生动形象,简便易懂,要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同时,还要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引导孩子多掌握一些知识。
  在孩子稍大一点时,就要从简单的感性认知,家长的简单解答,逐步过渡到在书本上获取知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首先,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带图的趣味性、故事性的折页、画册等图书和一些知识性的玩具。现在更好了,还有磁带、光碟等现代化的工具。这个时候家长还要多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感到学得知识有一种满足感、荣耀感、胜利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